“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匈经济关系
作者/译者 :埃斯特·卢卡斯 卡塔林·沃尔吉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简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启动。该倡议将中国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关系纳入了一个新的更广泛的框架之中。笔者在本文中研究了中国与匈牙利的经济关系如何在“一带一路”下发展。我们特别关注匈牙利近年来在贸易、外来直接投资和基础设施发展领域取得的经济成果。初步结果显示,匈牙利(在中东欧)的地理位置(连接欧洲和亚洲)使得该国(地区)成为中国企业基础设施发展和投资的重要目标。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给中国对匈牙利的外来直接投资带来增长。在贸易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匈牙利企业对中国出口。匈牙利企业的农业、食品、饮料出口在中国市场成功扩大。水资源行业的技术出口和匈牙利旅游业也受益于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社会发展。
罗兹—成都班列对波兰认知“16+1合作”的影响
作者/译者 :耶德热伊·切泽普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简介:本文介绍了波兰和中国首次直达的中欧班列——罗兹—成都班列,此列车标志着“16+1合作”框架下新型互利关系的开端。波兰对这个基础设施项目的认知成为展示中国参与中东欧合作的一个重要棱镜,特别是考虑到波兰公司为中国市场提供有吸引力的货物的能力。就波兰决策者、分析人士和民意而言,中欧班列及铁路基础设施将继续成为两国长期项目的主要试验场。
旁观者眼中的中国—中东欧合作:斯洛文尼亚对“一带一路”...
作者/译者 :马特夫斯·拉斯科维奇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简介:在中国—中东欧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给中东欧地区和斯洛文尼亚带来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本文考察斯洛文尼亚和中国当前和今后合作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本文分析了斯洛文尼亚与中国、“16+1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关的谷歌搜索,并且分析了斯洛文尼亚293名千禧一代的观点,指出斯洛文尼亚在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和“16+1”的意识方面仍需大量工作。然而,中国—斯洛文尼亚关系强化的最大机遇是贸易、国际关系和外国直接投资领域,大量斯洛文尼亚民众支持中国在选定的基础设施项目中的投资。中国在斯洛文尼亚的国家形象是正面占主导的(超过80%),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成分。有趣的是,很大一部分受访者并不认为中国在媒体上有适当的形象。
斯洛文尼亚如何欢迎“16+1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
作者/译者 :蒂娜·乔克 海伦娜·莫托洛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简介:斯洛文尼亚地缘政治地位与“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有着直接相关性。为了推进上述两个倡议内的交流与合作,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这些倡议、网络和制度构架在斯洛文尼亚的发展情况。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分析几个早期的举措和情况,这虽是早于“16+1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但对它们的发展仍是至关重要的。第二部分是我们概述和分析制度的发展,特别是关注与中国机构发展的关系。第三部分是概述商业部门的发展情况,为制度层面的分析提供深入的背景。第四部分是我们将与来自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有关机构代表和学术界进行访谈,并得出分析结果。最后是在特定历史、政治、经济状况的背景下,我们提出可能的政策方向和学术研究轨迹,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与斯洛文尼亚的互联互通。
“16+1合作”框架内的合作:克罗地亚的立场
作者/译者 :塞纳达·塞洛·萨比奇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简介:克罗地亚参与中国主导的“16+1合作”,这个倡议是2012年正式发起的,并将中东欧16国置于一个框架之内。中国—克罗地亚关系可追溯到1992年外交关系的建立。虽然两国都主张进一步加强经济领域的合作,但这些意图并没有落实到任何大型项目。本文主要探讨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今后对两国关系的期望是什么?
罗马尼亚对“16+1合作”平台的态度与认知
作者/译者 :乌利亚·莫妮卡·奥勒-新彩 科斯蒂·利亚努 克...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简介:文章分析了罗马尼亚民众对“16+1合作”框架的态度与看法,以及态度与看法的决定因素和影响。这些决定因素与中国及其形象的总体认知有关,影响接触的视角和罗马尼亚参与“16+1合作”的程度。最近的文献强调,尽管“16+1合作”平台给部门合作的九大支柱提供了一系列机会,但罗马尼亚对中国开展的大型项目持消极被动态度。除了欧盟的具体技术障碍外,罗马尼亚对“16+1合作”的态度也影响到了罗马尼亚与中国的合作强度。文章通过大众媒体、个人访谈和重点小组三个主要渠道(一般民众、精英、政治家和专家的意见)来观察罗马尼亚对“16+1合作”的态度。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文章指出,尽管一些群体承认“16+1合作”带来了潜在利益,但仍存在诸多不同意见,这并不是因为中国资产——负债平衡或缺乏对中国的了解,而是因为“16+1合作”的信息不充分和政治惰性(political inertia)。
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互联互通项目背后的叙述——传统援助...
作者/译者 :安娜·布拉热什卡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简介:在援助者、执行机构和金融机构日益复杂的图景中,资本投资项目正产生新的机遇。同时,随着更多利益攸关方的参与,游戏规则变得更加复杂。鉴于“一带一路”倡议是特定的多边主义,多层次和诸多利益攸关方参与其中,本文关注互联互通议程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方式。中国是传统意义上的新援助者吗?这种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现代伙伴关系的新类型?互联互通项目是否被认为是中国的发展援助或双赢合作? 与项目执行和援助—受援者对称性相关的若干参数将被用来分析中国与北马其顿的关系:这些项目对两国的益处(经济和其他);两国的不同利益攸关方在项目执行中的角色;融资方式类型(无偿援助、贷款和其他合同);项目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受益国的战略需要;项目开始和顺利完成的条件性。中国在北马其顿的存在将会与最大的传统援助者欧盟相比较。这些研究将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从而帮助参与项目的各方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收益。
认知之战:“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在北马其顿的社...
作者/译者 :格约乔斯卡·阿德拉 阿纳斯塔斯·瓦格里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简介:在关于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的文献中,中东欧国家的不同国内情况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得到了认可与重视,但通常是以非系统性方式、个案研究和非理论化的叙述方式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社会表征的概念与理论来弥补这个空白,并且辅以中国—北马其顿关系为案例。本文采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方法,来分析北马其顿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的话语,并根据他们在与中国互动过程中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来区分两种类型的群体,即外行人士——缺乏中国研究、“一带一路”或“16+1合作”研究的专业知识背景;精英——能够接触到中国研究、“一带一路”或“16+1合作”的网络和信息。本文还讨论了外部中介因素的特定作用。分析表明,北马其顿对“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存在一个混合认知,一些社会行为体是较为批判的,一些社会行为体支持中国倡议。本文最后分析了混合认知的原因,并讨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libraryPaperList.template.html 第95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
模板/web/resource/wwwroot_release/zsfwpt/template/left_hotword.template.html不存在!
推荐图书
-
1
科技金融:历史、理论与现实
张晓晶 李广子 (2025-05)
科技金融:历史、理论与现实
-
2
近代以来济南同业公会研究
马德坤 (2025-05)
近代以来济南同业公会研究
-
3
阿加西阿斯《历史》译注与研究
李强 (2025-05)
阿加西阿斯《历史》译注与研究
-
4
唐宋处置构式研究
杨朋飞 (2025-05)
唐宋处置构式研究
-
5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美国中介组织...
周英文 (2025-05)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美国中介组织的...
-
6
清末民初西方视野下的甘肃民间形...
柴橚 赵燕凤 (2025-05)
清末民初西方视野下的甘肃民间形象
-
7
汉语方言多功能虚词语义演变研究
李桂兰 (2025-05)
汉语方言多功能虚词语义演变研究
-
8
19世纪英国农业地权转型研究
孙学美 (2025-05)
19世纪英国农业地权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