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web/resource/wwwroot_release/zsfwpt/template/highSubLibraryheader.template.html不存在!

人民币加入SDR?先汇改吧

作者/译者 :徐奇渊 徐奇渊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2015年IMF将对特别提款权(SDR)进行评估,人民币加入SDR再次成为热议话题。目前,国内外基本有两点共识:其一,人民币加入SDR将显著增强其代表性;其二,人民币距离“自由使用”的标准尚有差距,应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可兑换。但是在逻辑上,自由可兑换并不必然构成人民币加入SDR的障碍。从实际意义上来看,反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才是人民币加入SDR的当务之急。自由可兑换并不必然成为人民币加入SDR的障碍,也不是目前最紧迫的瓶颈。为什么?第一,对于货币加入SDR,“可自由使用”并不是一贯的标准。这项标准IMF在2000年才开始采用,此前并非货币加入SDR篮子的条件。至于“资本项目自...

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改的错与莫

作者/译者 :徐奇渊 徐奇渊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早在1968年,日本的经济总量就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金融市场的改革步伐则一直相对滞后。在19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经济增速显著下滑,而民众对社会保障、各种福利的要求却大幅上升,这两者分别导致了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以及财政支出的加速上升。其结果就是财政赤字大幅上升、国债数量激增。刚开始,商业银行非常配合地购买国债,但后来由于国债数量实在太多,银行也开始抱怨;于是政府只好把国债投向市场。这样,在银行利率自由化面临障碍的情况下,债券市场及其利率自由化就首先发展起来了。但是直到1984年12月16日,日本央行行长前川春雄卸任的时候,利率市场化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存款利率自...

金改顺序之辩,辩的是什么?

作者/译者 :徐奇渊 徐奇渊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诸多改革任务,并且金融体系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各个部门不同主体的利益。而且在改革的千头万绪中,采取何种具体方案,与不同部门对金融改革的认识有关,也与这些不同认识之间的妥协与平衡有关。伴随着近几年金融改革的快速推进和逐步深化,金融改革的方向也成为广泛讨论的问题。从整体进程来看,目前各界对金融改革的分歧焦点在于: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制度改革、资本项目开放,这三项改革的顺序、步骤做何种选择,三者之间如何统筹安排。这方面有三种代表性观点:即顺序论、并举论、倒逼论。其中顺序论的观点认为:金融改革应当首推利率、汇率的市场化,而资本项目应当放到最后开放。1991年,麦金农从拉美国...

“新常态”下的非常态金融风险

作者/译者 :徐奇渊 徐奇渊 许元荣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中国经济齿轮的转速已经放缓,进入“新常态”:2012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经济增速目标从8%下调至7.5%。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经济增速目标下调至7%。经济增速的放缓,意味着生产者的经营困难增加,金融机构的坏帐上升,对政府则意味着税收减少、债务上升。当这一切和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美元走强不期而遇,中国的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资本外逃等风险点逐渐显现,并日益交织,对中国的金融稳定构成了威胁。由第一财经研究院和东航金融联合发布的《中国金融风险与稳定报告2015:新常态下的非常态金融风险》(China...

“中国第一”≠ 中国金牌

作者/译者 :徐奇渊 徐奇渊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1979年,傅高义教授(Ezra Vogel)的著作《日本第一》出版。2009年,华人经济学家关志雄研究员的著作《中国第一》也终于问世。这三十年,正好是关志雄先生在日本求学和治学的三十年。用他自己的话概括过去的职业生涯,开始一直在向中国介绍日本,而后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他的工作变成了向日本介绍中国。在《中国第一》中,关志雄先生分析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一系列指标: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出口世界第一、钢铁和汽车产量世界第一、银行世界第一、经常项目盈余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等等。他在2009年的另一个预言“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也指日可待”,在2014年也以购买力平价的口径成为了现实。当然,为了...

一半是希腊,一半是英国

作者/译者 :杨盼盼 杨盼盼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昨天,我们讨论了“马桶盖现象”,基于跨国公司的生产决策行为,一国要营造价值链上的“安全感”,需制定严格的标准并予以彻底地贯彻执行。今天,民工想进一步分析跨国公司的行为。除了制度和标准,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提供不同产品这种“看人下菜”的行为,还有没有其他别的原因?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你得满足三个前提条件:(1)品牌。因为我们研究的是跨国公司的行为,所选择的产品及其对应品牌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不能仅仅是“民族品牌”,而应当是在一个相当广泛、包含多个国家市场上都找得到的产品和品牌。(2)制度和标准。为了排除制度和标准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找到一些国家,它们的产品监管和有关制度较为接近。同时...

得不到的未必好

作者/译者 :杨盼盼 杨盼盼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在前文中,民工将“马桶盖现象”的讨论引伸到了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上提供差异化产品和价格的行为。现实中还有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选择漂洋过海“人肉搬运”,或是通过各种海淘渠道买东西(比如,日本还有很多比电饭煲、马桶盖更有想象力和吸引力的各类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制造企业并未来到中国生产,或者是并没有通过正式渠道向中国出口它们的产品。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它们想要把好的东西留在国内吗?这个解释听起来又让我们很受伤。关于这个问题,一个更加严谨的表述是:当一个企业做决策的时候,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它将只服务于本国市场,还是同时将生产好的产品出口到国外,拓展海外市场,亦或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FDI...

哥买的不是马桶盖,是安全感

作者/译者 :杨盼盼 杨盼盼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春节前后,N个日本马桶盖引发的讨论卷席全国。中国旅客赴日抢购马桶盖,经由财经作家吴晓波提点,很快为全国媒体所跟进报道。及至两会期间,上到总理部长下至委员代表都纷纷表示关注。坊间各种传闻不胫而走,比如日本马桶盖杭州造,又比如全球1/5马桶盖厦门造,还比如90%智能马桶盖核心部件温州造。除了马桶盖,还有电饭煲和大米。于是,有人说中国人(至少部分人)有“日货迷思”。因为据报道,日本的天价大米其实产自中国盘锦;而根据某电视台的测试,日本高级电饭煲煮的饭并不比中国普通电饭煲煮的香。那么,是什么带来了对日货似乎“非理性”的迷恋?又或者说,“中国制造”怎么了,这么遭人嫌弃?从民工们的视角来看,这可以从价值链...
上一页 355356357358359 360 361362363364下一页  第 /903页  跳转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