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web/resource/wwwroot_release/zsfwpt/template/highSubLibraryheader.template.html不存在!

以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讨

作者/译者 :于淑娥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简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理念和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在社会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城市的重要体现。国家治理...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研究

作者/译者 :王健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简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联动,实现同步发展的新思路。对于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城镇化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所在。但由于以往的城镇化与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相伴生,过于注重城镇规模扩张而忽视人的城镇化,带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城市二元结构等突出问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城镇化道路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难以为继。新型城镇化要求从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层面,实现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人口的城镇化,其中农民工的市民化是牵动和影响全局的最核心要素。党的十八大...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诉求的变化及应对思路

作者/译者 :王金玲 姜佳将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简介: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学地运用和利用新媒体,及时把握民众诉求动态,实施有效的应对理念、策略和方法,是政府实现有效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据笔者对人民网舆情频道、浙江舆情网及百度热搜的相关内容统计,浙江民众诉求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内容及特征。第一,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涉及民众健康的社会问题是民众广泛和持续关注的主要热点,也是群体事件的首要爆发点。第二,医患、城管与小贩、政府工作人员与民众、劳资等涉及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社会问题,是舆情的主要聚焦点,也是群体性事件的潜在爆发点。第三,危及民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社会问题是民众恐慌的易爆点,交通、教育等涉及民众生活的社会问题,也是舆情...

以法治理念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译者 :史斌 史斌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简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实现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法治既是现代文明的标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和理想模式。[1]要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谐稳定,就必须充分依靠法治引导和规范社会秩序,协调整合社会利益关系。坚持以法治要求统领社会治理创新,将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整体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对于促进社会治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性高效的社会治理与良好公正的法律治理,从本质上高度契合,社会治理创新与法治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首先,在核心理念上具有一致性。法治的核心强调“良法权威”[2]...

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南京实践

作者/译者 :许益军 李义波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为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构成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社会治理体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京市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特大型城市,近年来,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引领下,高标准谋划社会建设,大力度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现代都市特点的社会治理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对进一步探索与深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一是民生导...

让社会科学走向社会

作者/译者 :张祝平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简介:社会科学承载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1],它的繁荣与发展既取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化,更体现为社会公众对社科基础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深化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让社会科学走向社会,其意义就在于展现和延伸社会科学的社会价值和功能,使人文社科成果走到群众之中,惠及群众、服务群众,成为百姓的精神食粮,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十余年来,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社科工作者的参与支持下,杭州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得到不断拓展和深入,为实现更高起点上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

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与思考

作者/译者 :王磊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从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迈进。一些国家(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时期,往往是经济关系容易失调、社会秩序容易失常和人们心理容易失衡时期。当前,辽宁省正经历着经济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和社会观念的急剧转型与变迁,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可以说,辽宁省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准确把握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之策对于新形势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设富庶、幸福、文明的新辽宁,全面实现辽宁“十二五”宏伟目标及社会长治久安有着重...

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宁波实践”及反思

作者/译者 :史斌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01日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首次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并明确提出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这一表述的变化,体现出党对社会运行规律和社会结构特点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治理理念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突出以权利为主导,强调治理合法权利来源的多样性,社会参与活力的最大化,就是要推动政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等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共管共治,其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在党的领导下和法的基础上,社会管理与社会自治有机统一、和谐运行的“...
上一页 374375376377378 379 380381382383下一页  第 /903页  跳转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