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美国与世界”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美国学会2015年年...
作者/译者 :黄平 郑秉文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2015年10月30日至31日,由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美国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1世纪的美国与世界”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美国学会2015年年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20多家单位的一百余位学者与会。与会者围绕习主席访美与中美关系、21世纪的中美战略关系、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美国外交战略的转型、美国研究与中美关系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研究员认为,习主席对美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为两国间...
论南海问题中的中美博弈
作者/译者 :刘长敏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近年来,由于部分南海周边国家蚕食侵占了南沙部分岛礁,引发了与中国的海洋领土主权和权益争端。随着事态的发展,一些大国也开始卷入,特别是美国,由最初的不介入、中立逐步发展为表示关切、公开干预,导致了南海安全形势的复杂化。今天的南海,美国和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了角力的主角。如果将中国南海海洋领土权益争端看作一盘棋,那么美国正在努力扮演操盘手的角色,通过发表言论、官方访问、联合军演等形式,支持和鼓励与中国存在南海争端的国家,公开与中国抗衡。中美双方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大背景下,在南海地区却面临一场暗流涌动的遭遇战,涉及的内容也已经由最初关于南海航道航行自由的对话,升级到集地缘政治利益的岛礁主权、南海断续线...
中美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利益碰撞与战略博弈
作者/译者 :李家成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积极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大规模重返东南亚,[1]一改中立模糊的南海政策传统,高调介入南海争端,积极抵制中国的南海诉求,阻止中国南海维权行动,以应对中国崛起,维持权力平衡、维护区域稳定。作为南海问题复杂难解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未来走向及最终解决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入解析美国南海政策与利益、中国南海权益和举措以及中美南海博弈。东南亚地区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南海公域安全(海空域安全)不仅与南海沿岸国休戚相关,也受到在南海地区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的严重关切。为了避免处于被边缘化的离岸地位以及被排除在西太平洋之外的前景,美国清晰地表达了南海的利益——维...
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解读
作者/译者 :韦宗友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自2010年奥巴马政府高调、积极介入南海争端以来,南海问题逐渐演化为东亚地区热点问题和影响中美关系大局的一个重要负面因素。尽管奥巴马政府一再宣称其南海政策遵循了美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但实际上奥巴马执政时期的南海政策,无论是战略考量、政策取向,还是应对举措,都发生了一些显著的新变化。这些新考量和新举措,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南海争端,也给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投下了阴影。美国不是东亚国家,更不是南海争端的当事方,但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逐渐改变了冷战时期对于南海争端相对超脱的“中立”和“不介入”立场,向积极介入和干预立场转变。[1]1995年5月10日,正值中国和菲律宾在美济礁发生对峙期间,...
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作者/译者 :夏立平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美国的台海政策是其全球战略、亚太战略和对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2008年5月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两岸关系有较大发展。与此同时,美台关系也有较大改善。面对民进党蔡英文赢得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美国对台政策更加强调目的性。由于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不仅由其全球战略和对华战略来决定,而且将对台海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对影响两岸关系的美国因素,国内专家学者已有一些研究。林冈教授认为:“美国对两岸和谈的政策立场,是出于维系台海不统、不独、不战局面的战略考虑,以保证自己在台海地区的最大战略利益。美国既不希望两岸举行统一谈判又希望两岸达成...
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作者/译者 :马建英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中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后采取了更为积极进取的外交姿态,提升了对周边外交的布局意识,并加大了相关工作的力度。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2013年 9—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此后,经过2014年前后各部门紧锣密鼓的座谈、规划和部署,这一倡议在国内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在此期间,中国还与有关国家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并为此专门设立丝绸之路基金,以直...
全球地缘政治变化与中国第三次重要战略机遇期
作者/译者 :刘建华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八大报告界定了未来十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对中国为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问题上,已有的研究或从党代会的报告中寻找依据;[1]或以“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中国未来卷入大规模外部冲突的可能性很小”加以论证;[2]或是以“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财富为中国和平崛起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证据;[3]或是从美国对华战略调整导致中美关系缓和来论证。[4]这些论证虽然各...
国集团与基础设施 失速后的新方向
作者/译者 :顾国平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简介:自2008年首届首脑峰会召开以来,二十国集团(以下简称“G20”)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其国际经济合作首要平台的作用。在2013年9月,圣彼得堡峰会期间发表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五周年声明”中,该机构对前五年的成绩做了总结。简言之,在前三次峰会上,成员国进行了宏观经济政策合作,刺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发起金融行业改革计划;后来的峰会扩展了议题,在包括金融和税收改革、反腐败、发展、能源、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等领域展示了领导能力,并开始同G20之外的发展中国家合作。[1]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G20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诸多障碍。早在G20成立之初,中外学者就指出该集团的发展将受到后续动力不足...
libraryPaperList.template.html 第95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
模板/web/resource/wwwroot_release/zsfwpt/template/left_hotword.template.html不存在!
推荐图书
-
1
科技金融:历史、理论与现实
张晓晶 李广子 (2025-05)
科技金融:历史、理论与现实
-
2
近代以来济南同业公会研究
马德坤 (2025-05)
近代以来济南同业公会研究
-
3
阿加西阿斯《历史》译注与研究
李强 (2025-05)
阿加西阿斯《历史》译注与研究
-
4
唐宋处置构式研究
杨朋飞 (2025-05)
唐宋处置构式研究
-
5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美国中介组织...
周英文 (2025-05)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美国中介组织的...
-
6
清末民初西方视野下的甘肃民间形...
柴橚 赵燕凤 (2025-05)
清末民初西方视野下的甘肃民间形象
-
7
汉语方言多功能虚词语义演变研究
李桂兰 (2025-05)
汉语方言多功能虚词语义演变研究
-
8
19世纪英国农业地权转型研究
孙学美 (2025-05)
19世纪英国农业地权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