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看公共阐释

作者:何卫平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江教授在《学术研究》上发文,从解释学的角度谈到了一个重要问题,“公共阐释”参见张江《公共阐释论纲》,《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1]。它的提出旨在超越解释或阐释的个体化或私人性,反对强制阐释、过度诠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富于探索精神和建设性,读后很能引起笔者的共鸣。的确,将这个概念引入解释学很有必要。因为反对强制阐释、过度诠释,承认阐释的公共性也应是解释学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甚至涉及这个领域探讨的核心,尤其是在当代,它牵涉我们如何超越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大问题。如果说,一个多世纪以前,尼采预言了虚无主义的到来,那么如今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觉到了它的到来,而且是...

公共阐释之三种理论走向反思

作者:蓝国桥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张江指出我们应开放地建构出自主性的中国文论,要不然我们不仅将如人所说严重“失语”,而且还会在理论上“失踪”。“公共阐释论”旨在在“阐释学领域做出中国表达”张江:《公共阐释论纲》,《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1],是中国当代自主性文论建构的某种“自觉”。后来他还就该问题,与哈贝马斯、费瑟斯通、朱立元等中外名家进行对话,做出了较为深入的论证,成果见于《哲学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是他创建中国阐释学派的重要举措,足见该问题的重要性。目击“公共阐释”论域,至少有三个问题走向难以回避,需引起我们的关注:由“强制阐释”转向“公共阐释”的深层机制何在;“公共阐释”的居间言说特点何是;及其理论资源的...

论公共阐释论中的三个主要概念

作者:李一帅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20世纪诸多西方文论在阐释与解释、形式与范式、结构与解构中完成了一次次“语言的狂欢”。诚然,20世纪主流西方阐释学文论对我们的文艺探讨起到了不可遮蔽的作用,借用西方阐释学文论,中国学界在阐释学中绽放了世纪之交前后十几年文艺争鸣的火花,但用“意志论”“存在论”“解释学”等20世纪西方文论观来解决我们中国当今文艺问题却未必再合适。为解决中国阐释学如今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张江教授提出了“公共阐释论”张江:《公共阐释论纲》,《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1],旨在反思西方阐释学中的问题,通过阐释来构建与他者的对话,通过对话和倾听,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开辟出新的共享型精神场域,让阐释在理性的交流中获得新...

论《公共阐释论纲》中公共阐释的基本维度

作者:隋晓荻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我国学者张江发表《公共阐释论纲》(以下简称《论纲》)(《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提出公共阐释论,以抵制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阐释学中削弱和否认阐释对于现代社会具有确定性和真理性的认知与实践价值的倾向。罗兰·巴特在1953年和1957年出版《零度写作》和《神话学》,开启对阐释意义的怀疑,认为文本的所指是虚无,[法]巴特:《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屠友祥、温晋仪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6—277页。'>[1]意义只能作为阐释行为的结果。雅克·德里达更加坚决,他把文本的意义从所指转换为以延异为根本性质的“指称对象”,[法]德里达:《论文字学》,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阐释现象的现象学分析

作者:张志平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阐释学从其发展历史看,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比如,局部阐释学、方法论阐释学、一般阐释学、哲学阐释学,等等;从不同阐释学家的思想看,也有施莱尔马赫的一般阐释学、狄尔泰的体验阐释学、海德格尔的此在阐释学、伽达默尔的语言阐释学、利科的文本阐释学、哈贝马斯的批判阐释学,等等潘德荣:《西方诠释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在此,本文为了文中的讨论方便起见,把“诠释学”改为“阐释学”。'>[1]。这些不同的阐释学类型或思想表面上看各不相同,充满分歧,有些甚至针锋相对,但都与阐释现象本身有关:它们要么就应该如何阐释给出特殊的或一般的方法论原则,要么就阐释的目的作出自己的理论预设,要么就阐释现象的本...

“阐释”阐释了什么

作者:张任之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在《关于公共阐释的对话》张江、[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阐释的对话》,《学术月刊》2018年第5期。'>[1]一文中,哈贝马斯对于张江教授倡导的“公共阐释”理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阐释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这一理论所强调的公共性和开放性也是欧洲阐释学所包含的;另一方面,在与伽达默尔阐释学的对照中,哈贝马斯也追问,理性在阐释学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无论是张江还是哈贝马斯,都对伽达默尔的阐释学提出了批评意见,在思考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时,进一步思考和检讨哈贝马斯的这一追问,显然不会是多余的。通常而言,人们对于“阐释”的探究,需要关注三个维度:阐释主体、阐释活...

公共阐释形成的三条路径

作者:江守义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张江教授在《公共阐释论纲》中提出“公共阐释”这一概念,其特征之一是超越个人阐释的“公度性阐释”张江:《公共阐释论纲》,《学术研究》2017年第6期。'>[1],这涉及到如何理解公度性以及个人阐释与公共阐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要理解这些问题,就要进一步追问公共阐释如何形成。公共阐释是一种阐释,阐释者总要针对阐释对象的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且总是用从某个角度用某种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这些观点和看法要经过同行的评议和时间的检验,才有可能被学界接受,成为公共阐释。由此看来,公共阐释的路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条路径:提供观点、提炼方法、营造氛围。就阐释对象而言,任何阐释都需要阐释者提供...

建构共在的阐释共同体

作者:李永新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01日
简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中国当代文论近40年来一直积极学习并吸收西方文论,特别是当代西方文论的各种观点,将西方历时生成的各种理论观点以大致共时化的方式贩运进来。这种“拿来主义”在促进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同时,也存在着“食洋不化”的问题,于是有人高呼中国文论已经“失语”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张江提出的“强制阐释”为中国当代文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富有警示意义的诊断,也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那么,中国当代文论今后应该如何不断提高关照现实、把握现实与解释现实的能力,努力以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的文学与审美经验呢?张江富有建设性地提出了“公共阐释”的观点。从理论渊源、内涵界定与效...
上一页 1213141516 17 18192021下一页  第 /936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