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呼唤新青年,传递新思想——《新青年》的出世及其反响

来源图书: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作者:耿云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无论是研究近代政治史,还是研究近代思想史、文化史,人们都无例外地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重点时段来考察。而要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谁也不能忽略《新青年》这个杂志。这个杂志的出现,及其所凝聚的力量,所发生的影响,都太大了,太重要了。它是中国近代思想史光芒四射的一页。《新青年》的出世,最大的动因是辛亥革命所创建起来的共和国,让人们感到失落,先觉者们于混乱与苦闷中,力图为国家、民族寻找一个新的出路。人们知道,辛亥革命的主动力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它领导的武装起义严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力量。但革命党却未能独力完成推翻帝制的大业。清朝最后退出历史舞台,是通过由革命党与立宪派为一方,与袁世凯为代表的仍打着...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

来源图书: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作者:耿云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同时又是一位发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终生抱持的三民主义之中。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已有很多论述,但大多是静态地考察其内容与意义。本文拟从动态上考察孙中山之民族主义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演变的历史轨迹。据我个人的观察,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曾经历过不同的发展形态。最初级的是以“排异”为主导,即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切以本民族为依归,对其他民族采取排斥主义。进一步,以民族权利为主导,即以建立近代民族国家为目标的民族主义。最后,是以建立各民族平等的世界新秩序为主旨的民族主义,这是历史上...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来源图书: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作者:耿云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无可争议的领袖,他的革命纲领是尽人皆知的三民主义。关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人们已做了相当多的研讨,而对民生主义及其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位、意义、影响如何评估,似乎仍有讨论研究的余地。本文试图对此略做一些分析与评述,希望引起进一步的批评和讨论。孙中山与中国历代革命领袖一样,极为关注民生问题。民生疾苦是每一次革命的重要原因。所以,寻求并许诺一种解决民生疾苦的理想方案便是革命领袖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孙中山认为贫富不均是社会的最大悲剧,也是历次动乱和发生革命的原因。他觉得,他所领导的革命,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重大课题,以防止今后再发生革命。防止革命的首要办法就是均贫富,均贫富的办法就是实行...

论康有为的“圣人”情结及其以孔教为国教说

来源图书: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作者:耿云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康有为以领导戊戌维新运动而著名于史册。而戊戌维新运动实在是包容甚广的一场历史运动过程,它不仅是变法改革的政治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对于康有为本人来说,它还是一次宗教运动。这样说来,康有为实身兼三任:政治改革家、思想家与宗教家。但严格说来,康有为实在够不上一个政治家。他最得力的助手梁启超就说,“先生能为大政治家与否,吾不敢知”,显然不认为他是大政治家。这不是因为他政治上失败了才这样说,实在是因为康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只是书生论政,毫无政治经验,毫无运用政治的章法。这里不拟详加讨论。戊戌维新运动最不失败的方面是它在思想启蒙方面的影响。这当然也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另一个失...

从革命党与立宪派的论争看他们的民主思想准备

来源图书: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作者:耿云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辛亥革命前发生的革命党与立宪派的论争,差不多所有关于辛亥革命的史著都曾谈到并有所论列,此外还有专书和专文讨论这一问题。如此,人们觉得关于这一问题似乎已没有什么话可说了。但如果从两派的民主思想准备的角度去观察,则此一问题还很有重新加以讨论和深入分析的余地。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反满革命的主张与和平改革的主张之间一直存在着争论。争论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同盟会成立前为前期;同盟会内部纷争以及立宪派投入实际的立宪运动为后期;两者之间为中期。前期的争论比较分散,不很深入。后期,立宪派忙于立宪活动,革命党内部不统一,分头奔走革命,他们与立宪派之间相互排击的文字固然不少,但涉及思想理论的文字...

论清末的反满革命思潮

来源图书: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作者:耿云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1900年,义和团运动惨遭失败,八国联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的浩劫。国家面临危亡,民族蒙受奇耻大辱,迫使更多的人不得不考虑救亡图存的问题。近代史上的一切进步的或革命的运动,首要的目标都是为了救国。康梁等维新志士企图先谋内政的变革,以求国家强盛,渐达与列强平等相处的地位。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则认为必须发动反满革命,推翻清政府,然后仿西方制度,以跻为列强兄弟之邦。这两种主张,两条路线所取手段不同,但都以用西法救国为目标。尽管都包含主观的理想化的甚至是幻想的成分,但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再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需以某种形式的资产阶级制度来代替它,这是他们的共同认识。可是,在长期封建专制的愚民政策之下,...

清末思想文化变迁的几个大趋势

来源图书: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作者:耿云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在清末,由于西方列强疯狂拓展殖民主义化,中国被裹挟进入世界近代化的历程。可以说在当时,恐怕是绝大多数人都并不情愿如此。随着西方军事、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势力的不断侵入,传统中国的政教体制受到严峻的挑战。西方思想文化通过初步形成的社会公共文化空间广泛传播,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观念的逐渐被摈弃和孔子与儒学独尊地位的根本动摇。思想观念上的这一重大变化,推动了文化的平民化和社会风俗的变革。中国早在殷周时期即有文字反映出君权神授,天子“予一人”的至尊观念。后来许多思想家解释天子、王者之所由来,认为是生民之初,无知无识,有利不能兴,有害不能除。乃上天为作之君,作之师,教民以衣...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前言

来源图书: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作者:耿云志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简介: 《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思想史研究室创办的,供国内外同行学者发表其研究成果的一个园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近代思想史研究室成立于1991年。十余年来,本室研究人员虽不多,但皆能以学问、人品相砥砺,形成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学术群体。大家工作勤奋,治学谨严,成绩颇得各方好评,乃于2002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批重点学科。大家甚受鼓励,更加不敢懈怠。因承担院重大课题的关系,与研究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同行朋友常相聚会、切磋。2002年、2003年相继两次举行国内同行的小型研讨会,复于今年8月举行一次国际研讨会。为进一步团结海内外同行朋友,得互相切磋、勖勉之益,推...
上一页 12 3 4567下一页  第 /7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