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小说虚构的延伸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这一阶段,鲍德里亚的小说研究与早期呈现出不同特点,他不再注意小说的形式,不再关注小说所描写的世界本身,他开始与传统的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等的文学观念拉开距离。Mike Gane,Baudrillard's Bestiary:Baudrillard and Culture,p.15.'>[1]鲍德里亚把小说虚构延伸为一种拟真手段或拟真现实。在这一阶段鲍德里亚提及的为数不多的文学阅读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对巴莱尔德(J.G.Ballard)的《碰撞》(Crush)和博尔赫斯的《巴比伦的抽签》(The Lottery in Babylon)的解读,其中强烈表现出鲍德里亚关注文学的视角...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小说  技术  

空间的欲望:蓬皮杜中心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鲍德里亚对蓬皮杜中心的研究,既是对建筑艺术本身的研究,也是对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的奇特而深入的思考。鲁克(Timothy W.Luke)认为,“鲍德里亚对巴黎超现代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解释,表征了他向构拟作为批评概念大杂烩的形而上学的转向。这一文本(指《浪漫村落的效应:内爆和延宕》——引者注)本身的核心是解码对象,然而,这一解码是通过评价的多重标准完成的:部分社会学、部分艺术批评、部分文学、部分个人爱好、部分政治学、部分建筑评论”。Timothy W.Luke,“Aesthetic Production and Cultural Politics:Baudrillard and Contempor...
关键词: 文化  蓬皮杜中心  鲍德里亚  大众  建筑  

传播帝国主义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按照鲍德里亚的设计,真实和超真实仍然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基本问题。一旦传播帝国主义(imperialism of communication)开始直接介入艺术的发生,真实被超真实所代替,当代艺术的性质也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谓的传播帝国主义是指传播本身的普遍化现象。传播普遍化意味着传播对传播内容的真假不再特别关注,而是不惜一切代价让媒介发挥作用。媒介的日益强大,使得传播被拖进令人惊恐的循环。鲍德里亚解释说:我要说的是,我们生活在超真实之中。一切都成为有效的传播对象。传播已经完全普遍化了,它不再仅仅是话语的传播,而是一切的传播。作为传播对象的一切,比如建筑、艺术,似乎把传播作为它们的首要目的,甚至在...
关键词: 媒介  帝国主义  艺术  荧屏  

《美国客体》形而上学之旅与宿命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尽管鲍德里亚游历过美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居住在美国,与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有过较近距离的接触,甚至写出了篇幅不小的美国游记,但是美国在他的字里行间还是充满了神秘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还是一个“谜”。“美国现实的神秘超越了我们的虚构和我们的解释。社会的神秘,寻找既不赋予自我以意义也不赋予自我以身份,既不沉浸于超验也不沉浸于审美,更确切的原因是,它发明了建筑上伟大的现代垂直性,它是建筑秩序中最宏大的表征而不服从超验原则,它是最惊人的建筑个体而不服从审美规律,它是极端现代和功能化的,但也有非理论的、原始的和野性的一面——像这样的一种文化(或非文化)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谜”Jean Baudrillard,...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美国  客体  宿命  

《美国客体》实现了的乌托邦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巴尔特在1970年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曰《符号帝国》,是一本日本游记。在符号学的观照下,巴尔特把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诸如语言、饮食、游戏、城市建筑、商品包装、木偶戏、礼节、诗歌(俳句)、文具、面容等——均作为文化符号,试图从细致的品味和细节的描述中发现某种深层的文化含义。参阅罗兰·巴尔特《符号帝国》的“中译本序”,孙乃修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1]这种写作的路数无疑对鲍德里亚产生了某种影响,或可以说,鲍德里亚的《美国》是巴尔特《符号帝国》影响的一个结果。一些研究者也指出,鲍德里亚的《美国》是受到萨特的《情景》和艾柯(Umberto Eco)的《在超真实中旅行》等书的影响。由于一时无法...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美国  纽约  身体  

《美国客体》沙漠中的美国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沙漠属于自然景观。作为一种地貌形态,它的存在并没有更多可以言说的内涵。沙漠除了表示荒凉、贫瘠、无生命性,对人类生存所构成的威胁也是其中所蕴涵的内质。然而,当鲍德里亚把沙漠作为观察美国的一个开端、一个参照时,它所展示出来的意义已然发生了变化,它仿佛获得了另一种存在价值,获得了对人类社会的另一种挑战。在鲍德里亚那里,这种挑战不是自然对人类的挑战,也不是人类对自然的挑战,而是人类对人类的挑战。鲍德里亚笔下的美国沙漠并非仅仅是自然状态下的沙漠,它甚至可以套用马克思的话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它存在于美国,展现于美国,其潜在的对话者是鲍德里亚心目中的欧洲尤其是法国的景观,它作为一种文化(人化)意义上的...
关键词: 沙漠  鲍德里亚  美国  文化  意义  

《媒介策略》媒介时代的大众抵抗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鲍德里亚曾表白:尽管他难以赞同麦克鲁汉的技术乐观主义,但他认可麦克鲁汉的媒介分析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他对瓦解媒介代码并且在象征交换的激进循环中寻找替代的可能抱有信心。他说:“今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我将不再以相同的方式解释大众媒介中的被迫沉默的大众。我将不再在其中关注被动的和异化的符号,而是相反,在挑战的形式中关注一种原初的策略、一种原初的应答。我向你提供一个视角,它不再是乐观的或悲观的,而是嘲弄的和对抗的。”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ed.Mark Poster,p.211.'>[1]这是鲍德里亚考察媒介问题的一种新视点和策略。首先有必要来看一下鲍德里...
关键词: 媒介  大众  鲍德里亚  社会  

《媒介策略》“冷”媒介的文化操控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鲍德里亚的媒介研究同时还注意到麦克鲁汉区分的“冷”、“热”媒介。应该说,麦克鲁汉的“冷”、“热”媒介观点是其媒介思想的另类部分,这种媒介观念的提出增加了媒介本身的魔幻性,从而也形成了媒介与文化、社会之间复杂而曲折的联系。关于“冷”、“热”媒介,麦克鲁汉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这里只能通过他的一些论述来归纳出若干基本特点。麦克鲁汉说:“有一条基本的原则可以把收音机之类的热媒介和电话之类的冷媒介区别开来,把电影之类的热媒介和电视之类的冷媒介区别开来。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高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照片从视觉上说具有高清晰度,卡通画却只有‘低清晰度’,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提供...
关键词: 媒介  文化  克鲁汉  鲍德里亚  信息  
上一页 34567 8 9101112下一页  第 /1549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