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对“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的认识——与俞吾金同志商榷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作者:杨生平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发表了俞吾金同志的《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一文(以下简称“俞文”),文章通过确定哲学元问题、划分“哲学”与“哲学类型”,提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传统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不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此,我们不能苟同。事实上,我们认为,俞文给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否基本?与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美学等其他学科相比,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是唯一的,但我们认为这一“唯一”的特性不是由对“什么是哲学”的问题的解答这种哲学观来确定的,而是由哲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和其他具体学科一样,哲学也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所不同的是...
关键词: 哲学  世界  思想  

部门哲学——哲学研究的新方向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作者:杨生平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人类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也需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它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开展严密而有创造性的研究工作。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研究不能仅仅将目光死死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上,也应该开展不同内容与形式的部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不同于以往哲学,是因为它正确处理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以“科学之科学”自居,它认为哲学应该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给具体科学以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哲学研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整体哲学研究上...
关键词: 哲学  世界  

马克思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作者:杨生平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当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高呼:“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一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1]在当今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终结论”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不绝于耳的情况下,作为后现代主义重要的思想家,德里达的这番话是耐人寻味的。实际上,它既反映了时代的呼声,又反映了哲学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相反,它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在当今世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人自然离不开马克思精神事实上称“马克思精神”是有一定局限的,有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  马克思  理论  

《踪迹与替补》总序

来源图书: 踪迹与替补
作者:杨生平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如果给哲学以一个意象,那么“水”或许是最自然的选择。无论在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泰利斯那里,还是在很早的中国哲学著作《管子》那里,“水”都被认为是万物的始基或本原。它是印度的“四大”(地、水、火、风)、中国的“五行”(水、火、木、金、土)和希腊的“四元素”(水、火、土、气)之一。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都是从水中成长起来的。水是文明的源泉,人类所有古老的文明都是在一些大河流域内诞生的。甚且,水是人类借以自我意识的中介,在人类没有发明镜子前,水正是人类从中发现自我形象的自然的镜子。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表征,是人类思想和不断再思想的学科。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缘故,水被人们和哲学家们所关注,乃至“水”成为最古老的...
关键词: 哲学  学术  人类  

国内外鲍德里亚研究现状简介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一 国外的鲍德里亚研究国外的鲍德里亚研究至少应该包括英语部分和法语部分,但由于本书作者无法直接阅读法语,所以只能留下一片法语研究的空白,有待其他鲍德里亚研究者补充介绍。鲍德里亚在英语世界的影响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1975年,鲍德里亚来到美国讲学和执教,并开始写作一系列后现代主义色彩浓烈的短文,这一写作在80年代达到顶峰,并为鲍德里亚赢得声誉。鲍德里亚在英语世界(美国)受到重视,一方面由于他的后现代写作,他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后现代主义领域;另一方面与他的著作被大量译成英语密切相关。通常,鲍德里亚的后现代写作的法文版刚问世不久,英文版就出现了。而他前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大多在80...
关键词: 鲍德里亚  思想  马克思  

鲍德里亚的恐惧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在后现代的造势之声越发响亮之际,鲍德里亚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后现代转向。1992年,鲍德里亚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题目叫《终结的幻觉》(The Illusion of the End)。之后,他又连续出版了几本小册子,谈论的都是与幻觉、虚拟、不可能之事有关的话题。比如,1995年出版了《完美的罪行》(The Evil of Transparance),2000年出版了《真正的幻觉》(The Vital Illusion),2001年出版了《不可能的交换》(Impossible Exchange),2002出版了《走出荧屏》(Screened Out)等。'>[1]可以明显地感到,尽管鲍德里亚在80年代...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幻觉  责任  

鲍德里亚的双重面孔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与后现代本身的两面性相对应,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也同样具有两面性,即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在不同时段以不同面貌呈现出来。表面上看,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主义处于显在的位置,其后结构主义特征似乎比较隐蔽,而且鲍德里亚的后结构主义与欧洲的后结构主义思潮既有谋和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说到后现代主义,鲍德里亚会常常被人们提起,但在后结构主义阵营里则难以找到他的身影。从这一意义上说,鲍德里亚算是一位地道的后现代主义者,而不是一位地道的后结构主义者。在欧洲,真正可以称自己的理论为后现代主义的,鲍德里亚是最为贴切的一位。尽管利奥塔的后现代理论影响很大,许多西方学者把他视为后现代主义研究者,但真正从文化批判的视角介入后...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后现代主义  理论  美国  

后现代的两种模式

作者:戴阿宝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简介: 关于后现代问题,无论是它的基本特征还是代表人物,当代西方学者有过多方面的讨论,并有着相当一致的看法。在众多论述中,我认为波林·罗斯诺(Pauline Marie Rosenau)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对后现代基本特征的定格。他说:“后现代主义对囊括一切、面面俱到的世界观提出了挑战,不管它们是政治的、宗教的,还是社会的,都无一例外。它一视同仁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基督教、法西斯主义、斯大林主义、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世俗人道主义、女权运动、伊斯兰教和现代科学,将它们统统作为预设了所有的问题并提供了先定的答案的、逻各斯中心的、超验地包罗万象的元叙述而予以消解。所有的诸如此类的思想体系都与巫术、炼金术或原始崇拜...
关键词: 后现代  美国  后现代主义  后结构主义  文化  
上一页 23456 7 891011下一页  第 /1549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