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自由主义危机与民族主义的觉醒

作者:姜涵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简介: 阿根廷建国后,效仿英法范式的自由主义就成为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随着中央集权的最终确立和经济繁荣期的到来,1880年起,阿根廷首个全国性政治组织——民族自治党诞生并开始主导政坛。这个政党代表了农牧业出口集团和官僚机构的利益,政治上认同民主共和制和“有秩序”的选举,经济上主张发挥农牧业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国际市场,社会上承认建立在大地产和精英教育基础上的阶层特权,相信经济增长会“自然而然”解决社会问题,这些主张和信念也是保守派的重要思想基础。由于地广人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快就暴露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阿根廷的政治领袖提出“统治即移民”的口号,吸引了大批南欧和东欧移民。但大规模人口迁移改变了社会结构,中产...
关键词: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阿根廷  

基什内尔主义的兴起与国家的回归

作者:姜涵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简介: 2003年大选中,得到正义党内杜阿尔德派支持的候选人基什内尔击败党内梅内姆派,在梅内姆本人退出第二轮选举的情况下,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上任伊始,基什内尔就着手修正此前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偏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干预作用,废除货币局制度以恢复货币和汇率政策自主权,调整产业政策以推动再工业化,部分恢复国有企业并强化金融监管,加大公共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传统职团结构的衰落使基什内尔转而寻求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和庇护关系,他对“封路者运动”等激进社会团体采取“招安”政策,通过将相关组织合法化以及邀请其领袖加入政权等方式,同这个在新自由主义改革中利益受损较大的劳工团体建立了一种...

新自由主义改革与国家职能进一步弱化

作者:姜涵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简介: 1989年,梅内姆领导的正义党抓住民众危机中对传统政客的普遍不满以及劳工集团的衰弱和混乱,高举变革大旗,依托劳工、庇隆主义正统派和新兴市民阶层赢得大选并上台执政。但梅内姆上台后政治上回归庇隆主义的“运动”传统,经济上却背离了庇隆主义传统政策理念,在“华盛顿共识”和IMF指导下推行自由化、私有化和开放化的改革。有学者将梅内姆这种新自由主义经济治理理念和民众主义政治运作方式相结合的新政治形态称为“民众自由主义”或“新民众主义”。谭杨:《国家变革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作用》,《东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第402页。'>[1]庇隆党的职团制结构有助于在改革初期协调各方利益,减少改革阻力。但...
关键词: 改革  国家职能  新自由主义  

阿根廷的“流寇国家”与经济衰落

作者:姜涵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简介: 新制度经济学家奥尔森在其著作《权力与繁荣》(2005年)中,从冯玉祥率兵围剿流窜多省的变民首领白狼而受到百姓爱戴的事例,探究了“流寇偶尔来抢,得手便离开;坐寇反复抢夺同样的人,但民众更愿意接受坐寇统治”这一命题,并通过“犯罪的比喻”提出了关于国家作用的“坐寇——流寇”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国家的产生是利益刺激和分配动机作用的结果,利益集团之所以通过其掌控的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是源于“共容利益”的存在,即集团自身利益与社会繁荣密切相关。即便是掠夺性国家,只要存在“共容利益”,政府或统治者仍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个人权利并在收入再分配时有所节制,避免竭泽而渔,影响其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这里揭示出一个国家...
关键词: 阿根廷  “流寇国家”  经济衰落  

钟摆状政治和政策的两难抉择

作者:姜涵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简介: 一般认为,经济持续发展自然而然会带来更多经济上的平等和政治上的参与,政治和社会稳定日趋巩固,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但阿根廷的历史经验表明,这种自发的良性循环更多时候可能只是美好的愿望,其实现需要诸多前提和一定的历史“偶然”。现实中,大多数国家在发展历程中都面临着痛苦的抉择。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著作《难以抉择》中,即从发展、平等和参与三者互动的角度对此作了分析。他认为,一国在发展过程中,都必然会面临都市中等阶层和都市贫民、乡村农民的政治参与问题。在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政治参与的扩大提供了基础,政府此时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将扩大城市中产阶层政治参与和保持经济增长相结合的中产阶级模...
关键词: 钟摆状政治  阿根廷  

政党衰落与面对集团直接“俘获”的政府

作者:姜涵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简介: 与西欧国家不同,阿根廷的社会分化并没有催生出强大的政党制度。民众主义领袖凭借个人魅力,通过职团主义结构直接将劳工集团整合入政治体制。从历史发展看,阿根廷现代政党制度的形成晚于政府的大规模扩张和利益集团的形成,这使得阿根廷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充当公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中介,这不利于巩固对民主游戏规则的认同。1912年选举改革后,农牧业出口集团失去了对政权名义上的垄断。但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激进党政权开始摆脱该集团的控制并表现出民众主义倾向时,农牧业出口集团就利用1929年“大萧条”带来的混乱推翻了这一政权。由于人数稀少,难以控制选票,农牧业出口集团一开始就对政党政治充满疑虑,对劳工集团可能借人...

首都独大与联邦制的缺陷

作者:姜涵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简介: 阿根廷建国初期,贸易的繁荣带动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的发展。随着外国投资的增加和大量欧洲移民的持续涌入,使布宜诺斯艾利斯具有了早期移民城市的特点。当时政府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港的进出口税,而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不仅是国家的贸易、物流、文化、娱乐和消费中心,还是全国的工业和制造业中心,这一布局加剧了首都与其他地区特别是内陆省份的收入不平等,至少一半的省份需要依靠国家的财政资助,这导致其缺乏政治和财政自治权,而宪法第6条更是赋予联邦政府干预省政府的权力。行政上的中央集权制和首都集全国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于一身,客观上增加了政权的脆弱性,也使得政府频繁更替更容易发生。“二战”之后,随着进口替代工...
关键词: 庇隆  首都独大  激进  联邦制  

权力制衡机制的缺失

作者:姜涵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简介: 阿根廷独立后通过的1853年宪法以美国宪法为蓝本,设立了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衡的总统制,但却没有取得与美国一样的实施效果。1994年宪法改革前,阿根廷总统拥有完全或部分否决立法机构法案的权力,宪法还规定总统在“内部动乱和外国进攻”威胁宪法实施时,可以颁布“紧急状态令”,也就是说,在“紧急状态下”,总统可以通过政令治国,限制或取消公民的宪法权利。由于宪法没有明确界定“内部动乱”的具体情形、“紧急状态”持续时间以及具体的授权程序,实际操作中对“紧急状态”的解释往往以总统的判断为依据。此外,总统可以直接提出法案介入立法,内阁部长也可以参加国会投票,这些制度性缺陷使得总统对立法权具有潜在的支配性影响。最...
关键词: 阿根廷总统  权力制衡  宪法  
上一页 12 3 45678910下一页  第 /6222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