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从《牟子理惑论》儒释道三教论争管窥佛教之“情”

来源图书: 哲学中国.第五辑
作者:李晓虹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牟子理惑论》是中国早期佛教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保存了佛教东传华夏最早时期儒释道三教在佛及佛法的认知、夷夏之别、形神与轮回、礼制与道德等问题上论争的原始资料。从《牟子理惑论》所载儒释道论争的主要问题和所呈现的主要样态可以发现,三教纷争究其根源是儒道入世之“情”与佛教出世之“情”差异所致。从缘起性空、不二中道的佛教思想来看,儒道俗世之“有情”与牟子所说佛教出世之“大情”皆是二相之“情”。佛教之“情”既不住“有”相,亦不住“无”相;既不住“小”相,亦不住“大”相,而是即有观无,即无观有,即小观大,即大观小,有无、大小二亦不二之“中情”。

尼采怨恨观念的系谱学考察

来源图书: 哲学中国.第五辑
作者:崔增宝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德勒兹以力的类型的内部张力为切入点,考察尼采的怨恨情感的产生机制,被动的力通过某种机制避开主动的力对自身施加的能动作用。拓扑学是研究尼采的怨恨的重要工具,主体中的力与力之间的关系才是导致怨恨的真正原因,怨恨者丧失了对刺激的反应能力,他把发出刺激的任何客体当成对自己的冒犯或者攻击。怨恨、内疚、责任构成了基督教思想的基本范畴,构成我们从整体上思考与解释生存的方式。尼采的独创性不仅在于诊断出西方文明的症结所在,而且提供了思考生存新的范畴,给出解释生存经验新的方式。

重思“激情”

来源图书: 哲学中国.第五辑
作者:文兵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人的情感、激情常常被视为人的意识结构中较为低级的因素或阶段,这一观念在西方近代以来尤其被突出和强化,而笛卡尔则被视为这一观念的重要代表。吊诡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的意识的部分功能被模拟,甚至远超人的意识的这些功能的地步,但恰恰人的情感因素却成了最难被机器替代的因素。事实上,脱离了情感,人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这也是英国哲学家苏珊·詹姆斯所极力阐明笛卡尔思想主旨的地方。马克思经由费尔巴哈,把人的激情视为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提出了“人的激情的本体论性质”;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之处,就在于他借由人的内在的激情等意识因素,走向了对“感性活动”的肯定,也因此创立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论》第一卷恩格斯编辑版是否实现了马克思的构想?

来源图书: 哲学中国.第五辑
作者:王旭东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马克思在世时《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第二版和法文版相继问世,在他逝世之后,恩格斯对这一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出版了德文第三版和第四版,校订了英文版,这些版本共同构成了《资本论》第一卷纷繁复杂的文本世界。长期以来,国外学者基于对马克思遗留材料性质以及恩格斯编辑自述的不同理解,围绕“应将哪个版本视为《资本论》第一卷最终版”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讨论。回顾研究史可以发现,研究者对“《资本论》第一卷最终版”的理解存在两个视角,即“作者马克思”视角和“编者恩格斯”视角,对此只有重新考察马克思遗留的全部材料,客观评价恩格斯编辑自述,才能有效回应这一问题。

黑克、福尔格拉夫、考普夫对大村泉论文的思考

来源图书: 哲学中国.第五辑
简介:

摘要:1989年,日本学者大村泉发表了题为《关于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美国版〈编辑说明〉:我们应将哪个版本视为马克思最终版?》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中,基于对恩格斯《资本论》第一卷编辑工作的考察,大村提出了“既不是第3版,也不是第4版,而是1877年计划在美国出版,但没有实现的另一个版本才是马克思亲定的《资本论》第一卷最终版”的观点,这一观点的产生是基于大村如下的文献学上的推断: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时没有使用马克思遗留的《编辑说明》。对此,德国学者罗尔夫·黑克、卡尔-埃里希·福尔格拉夫和埃克·考普夫以书信的形式回应了大村的观点,对这一问题他们表现了不同态度:黑克肯定了大村的观点,考普夫部分地接受了大村的观点,福尔格拉夫否定了大村的观点。9854400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在MEGAII/8卷中的出版

来源图书: 哲学中国.第五辑
简介:

摘要:收录《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的MEGA2Ⅱ/8卷应该如何再现这一版的形成过程?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从三个方面予以考虑。第一,需要明确《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三版的创作史事实。对此,涉及创作过程的相关书信是不能忽视的。第二,需要考虑这一卷的创作涉及哪些材料。马克思遗留的《编辑说明》和德文和法文自用本以及恩格斯编辑自述构成了还原德文第三版的基础。第三,需要以历史考证原则编辑全部文献资料。因此,在德文第三版创作时期出现的约翰·莫斯特的《资本和劳动。对卡尔·马克思〈资本论〉一书的通俗概述》的修订版也应该收录在MEGA2Ⅱ/8卷之中。对这三方面的讨论是撰写MEGA2Ⅱ/8卷《导言》必不可少的前提基础。9854333

《论证的人类学研究:修辞与理性的文化基础》述评

来源图书: 哲学中国.第五辑
作者:陈志喜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论证的人类学研究:修辞与理性的文化基础》是克里斯托弗-廷代尔教授有关修辞论证理论的最新著作,他在书中提出论证研究的人类学转向,探讨逻辑、理性的文化相对性问题,具体包含理性的来源、表现形式、不同的民族文化中的理性等相关问题。同样对逻辑的文化相对性问题感兴趣,鞠实儿教授提出了广义论证理论。本文指出,两者在论证观、逻辑与文化群体的关系以及语境因素的作用等方面既有相同点,也具有一定的差异。

演绎的对话观与推理实践的社会性

来源图书: 哲学中国.第五辑
作者:贝智恩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演绎推理是逻辑推理的一种重要类型,对演绎推理规则的性质及其适用范围的探究一直是逻辑学和逻辑哲学关注的核心内容。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哲学家、逻辑学家、逻辑史家卡塔琳娜·杜蒂尔·诺瓦伊斯教授2021年出版了《演绎的对话之根:推理的历史、认知与哲学视角》一书,书中提出了演绎的证明者—怀疑者模型,为演绎推理在不同领域的实践给出了一种崭新的统合解释,该解释力图从多元学科视角(哲学、历史学、认知科学、进化生物学、数学、教育学等)阐明演绎的对话本性。在作者看来,演绎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和协作的现象,因此它并非与他人竞争的推理者基于规则或逻辑而实施的个人思辨行为的结果,而应被看作一种社会活动;换言之,演绎推理并非基因进化的自然结果,而是文化过程的产物。

上一页 12345 6 78910下一页  第 /913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