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平等观念的谱系

来源图书: 马克思平等思想研究
作者:司晓静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01日
简介: 虽然人们在不同的时代都在追求平等的理想,但是,受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平等的内涵和要求的理解存在着差异,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所追求的平等的理想实际上也是不同的。那各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该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平等思想的呢?这些平等思想又是如何逐步推进和发展的呢?它们的发展又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呢?这些问题构成了我们本节讨论的重点。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主要考察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和近代政治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平等思想。古希腊罗马时期在历史分期上可以划分为希腊城邦时代和希腊化罗马时期。古希腊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千纪的克里特文明以及随后出现的迈锡尼文明,中间经历了荷马时代...
关键词: 政治  观念  社会  城邦  谱系  

《马克思平等思想研究》导论

来源图书: 马克思平等思想研究
作者:司晓静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01日
简介: 平等是人类从古至今矢志追求的政治价值之一。如果说人类在原始公社中处于平等的状态的话,那么,阶级和私有制的产生,则将人类推向不平等的深渊。从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制社会中的不平等,到中世纪唯一承认的“原罪的平等”,再到资产阶级倡导的“现代的平等要求”——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9页。'>[1],至少历经了几千年的时间。然而,资产阶级平等权利的实现,不仅没有将平等定格在其实现的当下,反而将其推向了更复杂的历史语境。作为西方两大基本的政治价值,平等和自由永久地镌刻在法国大革命的旗帜上,并为政治哲学家和革命主义者所追求和信奉。资...
关键词: 政治  社会  马克思  理论  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人物简介

作者:李进书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01日
简介: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出生于德国路德维希港的一个犹太家庭中,1977年,逝世于图宾根。主要著作有:《乌托邦的精神》《希望的原理》《这个时代的遗产》《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解释》等。关于布洛赫详细的学术年表,参见金寿铁的《真理与现实》一书的附录。'>[1]布洛赫一生致力于对人类的“希望”精神和乌托邦思想的探究,在现代性陷入信任危机与全球涌现诸多风险的今日,布洛赫的思想无疑给予着人们以乐观和自信的精神,使人们立足自身来设计生活,植根于传统来建构未来。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哲学家、社会学家,出...
关键词: 社会  文化  简介  人物  现代性  

现代性:以“交往理性”为中心的重建性规划

作者:李进书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01日
简介: 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学者相同的是,哈贝马斯也认为现代性出现了问题,陷入信任危机中,为此他也批判和反思着现代性。但不同的是,第一代将危机归咎于工具理性,进而试图否定整体理性,而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作为一项启蒙规划出现了危机:知识与信仰相分离、系统与生活世界相冲突以及生活世界殖民化等,并且他认为仅凭这些问题还不足断言:现代性终结了,理性不可信了。虽然哈贝马斯也认为理性是匮乏的,但他相信主要原因是人缺乏对其深入挖掘,即不是理性自身衰微了,而是人们误认为它衰落了,因此他重返了黑格尔的“哲学前院”,挖掘出交往理性的初始资源,进而围绕“交往理性”重新规划了现代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现代性的潜能,使它焕发...
关键词: 社会  哈贝马斯  现代性  理性  中心  

现代性:一个可被改写的断代

作者:李进书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01日
简介: 众所周知,弗里德里克·詹姆逊以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见长,他的后现代思想“照亮了后现代被遮蔽的风景”(佩里·安德森语),但他对现代性的阐释同样别出心裁、蕴意深刻。经过对现代性的反观,詹姆逊指出:现代性是一个可以被改写的断代,而非一个已被明确限定的概念,他认为理论家们可以根据自我视角来改写现代性,来丰富整体的现代性思想,但他们必须根据具体的、多样的情景来阐述现代性,而不能靠空泛的臆断来“大话”现代性。并且詹姆逊认为美学的半自主特性为理论家们改写现代性提供了理论支持,使他们在尊重现实基础上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认知力和想象力,从而建构出更合理的、更深刻的现代性理论。詹姆逊之所以反观现代性,在于当下涌现出一股...
关键词: 社会  现代性  后现代  理论  詹姆  

续写现代性

作者:李进书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01日
简介: 毋庸置疑,曾经健步如飞的、无所畏惧的、强健的现代性出现了病症,引发了巨大的信任危机,诸多的终结论便是一个无可辩驳的明证,如艺术终结论、哲学终结论、人的终结论、历史终结论、文明终结论以及现代性终结论等,这些终结论几乎涉及现代性的方方面面,一时间风声鹤唳,似乎现代性已经病入膏肓、行将就木!公允地说,虽然有些终结论有造势的企图、有赶潮流的倾向,但是它们整体上还是揭露出些现代性的危机:动力变异、同一性思维的神化、主体隐退以及反省能力式微等。为此,有些理论家宣称现代性将要终结、将要被后现代性所替代,而有些理论家则提出要“重写”现代性。实质上,现代性虽处于困境之中、陷入信任危机之内,但它并不会终结,因为它...
关键词: 文化  现代性  后现代  思想  后现代主义  

霍耐特:“承认”——一种新的交往和对话形式

作者:李进书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01日
简介: 霍耐特研究专家王凤才概括性地指出:在国内,Axel Honneth这个名字最初是被动引进的,它是随着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哈贝马斯的文献而被人知晓的,并且由于译者们的翻译存有较大差别,很难给大家一个统一的、深刻的印象,因此,此前霍耐特并不是学术的主角,最多只是一个配角而已。参见王凤才《蔑视与反抗:霍耐特承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1]但是随着全球化交往的密切化和细致化,霍耐特逐渐为学者熟知,尤其是《为承认而斗争》这本书的广泛传播,使霍耐特的承认理论成为一个全球性热点。关于“承认”(德语是anerkennung,英语是recognition),...
关键词: 社会  耐特  形式  理论  理性  

萨特:立足于作品之上的对话

作者:李进书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01日
简介: 对于文学作品,萨特的情感是丰富的,他一生与书籍相伴,从小就沉浸于书海中,一生笔耕不辍,直至双目失明;他对作品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希望以作品来解救“全世界受苦的人”(弗朗兹·法农语),希望以作品来深刻地自我剖析,如《文字生涯》;他的作品展现了崇高的理想,希冀作品既可以激发个体的自由信念,又能够促进主体间团结;他期望作品担负更多的责任,期望作品既能批判不公正的事情,又能消除东西方的文化隔阂等。而关于作品的责任方面,萨特认为作品是一座连接作家与读者对话和交流的桥梁,并且借助作品人们可以分担拯救世界的责任,从而为建构一个和谐的人类共同体而贡献力量,这种对话思想丰富了审美现代性,有助于更合理地建构现代性。...
关键词: 萨特  作家  文化  读者  作品  
上一页 1112131415 16 17181920下一页  第 /837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