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论语》是一套文化体系,让我们对中华民族有了文化的认同

来源图书: 聆听智慧的声音
作者:宫昌俊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01日
简介: 最后,我还要讲一点:《论语》还是一个文化体系。美国人通过读《圣经》获得了心灵的洗礼,获得了良知的判断。中国人读《论语》获得了良知和心灵的判断。假如我们不读《论语》,去读《圣经》,可以不可以?可以!通过读《圣经》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上面的东西,做人不会有问题,但是我们的民族就有问题了。通过《论语》获得的良知,你认同的是中国文化,通过《圣经》获得的良知,你认同的是西方文化。文化认同对一个民族来说,生死攸关。我讲两个例子,一个正面的,一个反面的。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过自己历史的国家,而且幅员辽阔。辽阔的领土,风土不同,气候不同,民俗不同,甚至方言都不同,可是几千年来却凝聚在一起。虽然有的时候因为利益...
关键词: 论语  中国  台湾  圣经  

《论语》是一套价值体系,让我们学习如何做道德判断

来源图书: 聆听智慧的声音
作者:宫昌俊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01日
简介: 我们今天讲智慧的“智”,往往是指这个人考试考了多少分,在考试标准化机器里面做判断,和古人讲的“智”不一样。我们今天讲“智”,“1+1=2”答对了,就叫“智”。“秦朝什么时候统一的?公元前221年”,这也叫“智”。记得有一个人参加单位组织的文化考试,这个人从来不读书,但是他考过了。我问他怎么过的,拿卷子一看,全是选择题。其中有题目是这样的“秦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有下面几个选项:“公元前221年、公元221年、公元1949年、公元2014年”,然后选择,选什么?公元前221年,肯定是这个答案,后边三个肯定是错的。现在,我们把这些都叫作“智”。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谓的“智”是对知识的掌握,知道秦朝是哪...
关键词: 孔子  知识  问题  中国人  良知  

《论语》是一套知识体系,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来源图书: 聆听智慧的声音
作者:宫昌俊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01日
简介: 读《论语》可以学很多知识。《论语》总共有近一万两千字,分为二十篇:《学而篇》、《为政篇》……每一篇都有相应的短则。比如第一章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句话也叫一则。那么第二则:“子曰:‘其为人也孝弟’。”就这样一则一则讲,一共有五百多则。你可以算一下每一则大概多少字?很短,而且朗朗上口!现在给大家讲《论语》第一篇,第一篇共十六则、六百多字。假如小孩子每天背三十个字,六百多个字要二十多天。假如一天背六十个字,或者一天背一百多个字都可以,很容易。古文比现代文好背得多,整齐精炼,一天就能背下来。背出来有什么益处?从知识层面讲,第一篇六百多个...
关键词: 论语  知识  误解  人不知而不愠  孔子  

《论语》是元典,是中国人的必读书

来源图书: 聆听智慧的声音
作者:宫昌俊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01日
简介: 哪些书可以成为元典?在中国,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墨子、荀子、韩非子的著作都叫元典;在西方世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也叫元典,《圣经》也是元典。那么元典和经典有什么区别?元典是在人类文明特殊时期产生的经典。那么人类文明有哪些特殊时期呢?说到人类历史,可以推到几十万年前,比如考古发现的蓝田人、北京猿人。但是这些对我们来说,只有考古学的意义。从文化的层面来讲,人类的文明不算很长,最长也就数中国的上下五千年。而这五千年,是不是每一个年代的价值和重要性都是一致的?不是的!在这五千年里面,距离今天两千五百年左右的那个时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关键的时刻,此期间出现的经典,我们称为...
关键词: 论语  元典  人类  中国  为什么  

没有阅读经典的沉淀,就不具备阅读其他读物的思维能力

来源图书: 聆听智慧的声音
作者:宫昌俊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01日
简介: 那么,下面我们来讲读书。很多人问我,“鲍老师,应该读什么书?因为世界上的书太多了”。确实现在的书比较多,光是江阴图书馆馆藏的书,从现在开始读,不吃不睡地坐在那里读,你这一生能读完吗?所以读书有个前提就是:人生短暂,读书的时间有限。我们会说,开卷有益,读什么书都行,读这个书不也有好处吗?没错,假如我们的时间是无限的,你读什么书都有好处,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算进去,读书的时间只有这么一点,我们要有所选择。比如今天早晨只有两个小时读书时间,如果读一本二流的书,那你就不能读一流的书;读一本很糟糕的书,就表示你不能读一本很好的书。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说开卷有益,不是开所有的卷都有益,得把时间成本算进去。读书...
关键词: 世界  

读书,还没有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图书: 聆听智慧的声音
作者:宫昌俊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01日
简介: 我们有时候讲,大国与大国的竞争,最终是什么?是国民的竞争!马丁·路德·金曾经讲过一句话,“我们美国之所以强大,不是因为我们军事强大,也不是因为我们经济强大,而是因为我们的国民强大”。国民强大是什么意思?不是说练了一身好武功,然后带着枪,从拳头武装到牙齿,天天找人打架!而是用书籍和知识武装了头脑。他们有知识,他们有判断力,他们有信仰,他们有他们的精神支柱,这样的国民就是强大的!据说有个日本人写了一本书,说我们中国社会是一个低智商的社会,原因是中国人不读书。我不知道这对我们算不算是污蔑,但是我觉得,就中国人读不读书而言,他是讲对了。中国现在年人均读书量是四本多一点,我相信在座的都不认可。因为从今天...
关键词: 世界  中国  知识  微博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4辑》前言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简介: 张全之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并非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确是一个论域广阔、内涵丰富、研究很不充分的学术领域。本刊作为国内第一份对该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的集刊,试图呼唤对此论题有兴趣的学界同人、朋友,开展这一课题的专项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以“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我们已经举办过四届,下一届正在筹备中;比会议稍微延迟一点,本刊也出到了第四期。正是通过连续的探讨和开掘,区域文化与文学关系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我们对此深感欣慰。当今已是“全球化时代”,我们无可逃避地坐上了时代高速行驶的列车,奔向“地球村”。我不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一个乌托邦的华丽现形,还是一个“恶...
关键词: 全球化  过程  中国  区域  

结语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简介: 在世界文化的园地里,每一个民族因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点焕发出各自迷人的光彩。同处于东方文化圈中的中国和日本在文学观念、文学样式、文化精神等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幅员辽阔,高原、山川、河流、平原、沙漠等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构成丰富的地理资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一统的帝国形象使得中国形成一种天下为一的观念。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63页。'>[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构成中国“以大为美”的审美意识,中国的文学通...
关键词: 暂无关键词
上一页 678910 11 12131415下一页  第 /2101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