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返回总库

PBL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的小组学习及分工协作。所以作为较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PBL 已经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点。本文结合自身实际听说教学经验,对 PBL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PBL具有具体问题性、情境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反思与评价的多元性等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交际能力。关键词:PBL;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应用一 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Blackboard平台支持下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旅游俄语》课程教学...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产出导向法”教学体系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部分组成。其中,教学理念包含“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和“关键能力说”,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选择学习假设”和“以评为学假设”,教学流程包括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组成的若干循环链,是教师主导下师生合作共建的教学过程。本文运用“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以《旅游俄语》课程为例,探索在Blackboard平台支持下外语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实施过程。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旅游俄语》; Blackboard平台一 引言信息化环境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变革和挑战。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内涵,就是“运用以多媒体和网络通...

冲绳战争电影的一个侧面——大藏电影《太平洋战争与姬百合部队》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一 序言以仲宗根政善所著的《冲绳的悲剧——人们关于姬百合之塔的记录》[日]仲宗根政善:《冲绳的悲剧——人们关于姬百合之塔的记录》,华顶书房1951年版。'>[1]为代表,“姬百合学徒队”的相关书籍被大量出版。[日]丰平良显监修:《铁之暴风》(朝日新闻社1950年版)、仲宗根政善“女子学徒队的最后时刻”(金城和彦、小原正雄编:《朝着南边岩石的尽头——冲绳的遗书》,光文社1959年版),此外还有,生存者手记、漫画作品,内阁府主页的“冲绳战争有关资料阅览室”也介绍了很多“姬百合战记”的书。'>[2]其中,石野径一郎的《姬百合之塔》石野径一郎《姬百合之塔》于1949年在少女向杂志《令女界》上登载,分为...

日本枯山水庭园的禅宗美学探析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空”观、“心”“顿悟”“生命美”等构成了禅宗美学的核心精神内涵。受禅宗美学的深远影响,日本枯山水庭园以白砂代水,以石代岛,以极其纯粹的写意手法,展现出空寂简素、个性自由、永恒沧桑之美。通过分析枯山水庭园的禅宗美学意境,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日本庭园的文化底蕴真谛及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关键词:禅宗;禅宗美学;枯山水;庭园一 引言庭园艺术是最能体现日本美学的艺术之一。日本作家室生犀星在其随笔《庭园》中曾写道:“纯日本美的最高表现是日本的庭园。”走进日本庭园,庭园内的池、山、石、茶室等景观无不让人切实感受到日本民族独有的审美意识及文化底蕴。日本造...

陕西民俗旅游文本英译的补偿机制研究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文化缺省造成的不可译性使民俗旅游文本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翻译。本文分析了陕西民俗旅游发展的特点及民俗旅游文本翻译所面临的问题,针对民俗旅游文化发展的特点,本文提出采用释义、加注、增益、替代四种翻译补偿机制来解决陕西民俗旅游文本翻译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关键词:陕西民俗旅游;补偿机制;文化缺省一 引言陕西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特色迥异的资源。充分认识陕西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将其发扬并传播到海内外,对于科学地开发、保护及利用陕西民俗旅游资源都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陕西旅游发展迅速,民俗旅游更是一大特色,大量海内外游...

明代之前的汉籍外译史的本土化特征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中国汉籍外译史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历史,然而,长久以来,由于资料的缺乏和学科的界限,汉籍外译的历史研究或者失于史料堆砌,或者失于窥豹一斑。明代之前在交通和通信不便的环境下,中国依靠其文化地位成为东亚的一个文化中心,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文化交往呈现单向辐射状态,而其他国家和民族主要是模仿和学习。但随着时间发展,其他国家和民族渐渐使用本国语言翻译阐释汉语文献,将其本土化。本研究拟从中国历史和中外文化思想交流的历史着手,解释明代之前中国汉籍外译的本土化特征。关键词:明代;典籍;翻译;本土化一 引言在当前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热潮之中,汉籍外译史作为中国翻译史的一部分,在当今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

重释鲁迅的“宁信而不顺” 西方解构主义的视角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宁信而不顺”是鲁迅翻译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硬译”的另一说法,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图。译界人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解读和诠释,但大多带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色彩。本文作者在研读了鲁迅“宁信而不顺”所产生的背景、论翻译问题的几篇文章,以及比照西方解构主义学者本雅明、德里达、韦努蒂等人的某些翻译观的基础上认为,“宁信而不顺”虽说是“信”“顺”发生背离时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是也具有西方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某些特征。这一点,译界似乎鲜有论及,有必要予以重释。关键词:重释;“宁信而不顺”;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宁顺而不信”引言1931年3月,复旦大学教授赵景深发表了《论翻译》一文,文中说:我以为译书应为...

和歌汉译时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作者:王启龙 曹婷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简介: 摘要:中日古典诗歌之间因美学特征和语言结构的差异,使和歌汉译时出现内容量和形式上难以对应、表达方式难以复制、修辞手法难以再现等跨文化交际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本研究考察了中日诗歌文学之间的审美共性和差异,提出在形式上采用“三七七”型(或“五七”“七五”型)译法,在表现方式上尝试进行主客体融为一体的模糊表达,在修辞手法上探索多渠道对应或弥补的办法等跨文化交际策略,以解决文化和审美层面的不可译性,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关键词:和歌;翻译;跨文化交际;策略一 前言日本是诗歌的丰产国。诗歌,尤其是和歌和俳句的普及度甚广,远超我国现代人对古典诗词的爱好。和歌亦称“国歌”,长于抒情,被认为是“日本人表达感情...
上一页 34567 8 9101112下一页  第 /447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