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库资讯列表 >文库资讯详情

荐书|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研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库
发布时间:2024-03-13
收藏 纠错

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到达了一个中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已经远远超过农村人口,城市生活也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与此相应,文学、影视、媒体等各种艺术形式所反映的内容也都将城市作为主要的题材和背景。但是相比之下,社会学对城市社区和城市生活的研究却相当单薄,与中国城市经济和城市社会的繁荣发展很不相称。

自改革开放和社会学重建以来,研究重心始终在农村。农村研究以及相关的城乡发展研究紧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搏,产生和积累了建立于调查研究资料和数据之上的深厚的学术成果。农村和城乡发展研究的繁荣,也构成了与西方区别开来的中国社会学的主要特色。这一方面与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特点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受西方社会学的理论影响相对较弱,将研究主要建基于“从实求知”的社会调查的结果。

与此相比,城市社会研究则比较薄弱,也相对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学城市研究受西方理论的支配过深,本土化的努力很不足。城市研究中,城市社区研究是最为主要的领域之一,一直陷入在“国家-社会”二元理论的影响之下,学者们热衷于讨论“国家”与“社会”孰强孰弱的问题。一些研究将社区的公共活动、维权行动甚至矛盾冲突当做寻找和探索城市“社会”力量的线索,将“国家”假设为压制社会力量成长的“利维坦”,从而陷入肤浅的“批判性研究”中。还有一些研究者较为深入地探索城市社区的日常治理、事件动员和集体行动过程,发现了国家力量在基层社区中广泛细密的渗透机制。虽然这类研究指出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国家力量向基层伸展的特点,但是其背后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基础仍然是“国家-社会”二元论,国家力量细微坚韧的“渗透”对象正是研究者们没有明确概括或标明的“社会”。与西方有组织、有宗旨、有表达的社会力量相比,中国的“社会”更多表现为一种零碎、潜在、非正式的存在,是被国家力量“规划”、“分割”为“网格”的人群活动。这类对“国家-社会”进行了前提预设的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往往会由于一种对社会力量的想象而陷入困境,其关键缺陷就是假设了一种与国家对立的社会力量,而“国家”也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对立力量才具备研究意义,这最终会导致对中国国家治理的误解甚至误判。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研究》正是在当前研究困境下的一个努力,努力探索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脱离一谈到国家即陷入二元论的研究窘境。这本书主要的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理论视角方面的努力。作为以国家治理为对象的城市社区研究,其主要思想资源就是西方的国家理论。在深入回顾、评述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本书选择了一条既非“结构主义”、又非“建构主义”的中间道路,采用了“行动者选择”的理论视角。这些“行动者”,是城市社区中位于国家力量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社区工作者”,其本身是一个“中间群体”,同时受到来自上下双方的压力和影响。在本书中,社区工作者既不是受这两种力量支配和摆布的傀儡——这是此类分析所经常存在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在各种利益和权力结构面前做出理性选择的“理性人”,而是一些活生生的“人”,像社区居民一样的人。这些人是在城市社区中各种因素、情境、力量交汇作用下或被动或主动的行动主体,政策、制度、事件和人物的交错为难之处通过他们的选择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是实现研究范式更新的重要选择。

其次是方法方面的努力。作者使用的是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到北京的一个社区,并以其他社区的相关内容和材料对比作为补充。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于研究方法有着深入而清醒的反思。在作为局外人的观察显得很不足的情况下,他力图通过浸入社区的日常工作,成为一名“准社区工作者”而把自己变成局内人,这样才能深切真实地感受到国家和政策的“压力”,也能触摸到社区居民真实的生活状态。与此同时,他又时时要自己能够“跳”出来,能够以研究者的视角对自身的感受进行反省。这种从浸身其中到反省自己的过程是贯穿整个研究非常精彩的研究方式的展示。虽然在书中各种政策、制度和事件的分析中,作者本人是隐身的,但是其分析的深度和力度是依靠这种内外交替的反思向前推进的。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那些事件、处理方式及其背后的用意和深意,看上去是发生在社区中的事实,实际上是作者学养能力的体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作者对研究结论的提炼方式。很多社会学研究者对研究的理解就是概括、提炼一种机制或“模式”,这种机制或模式用自己总结的一个或多个新概念表述出来,貌似是对所研究之客观规律的发现,或者是对以往研究的推进,实际上就是制造了冗余的概念名词而已。一些研究者认为只要自己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观察和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就能总结提炼出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结构或机制,并将其通过出版发表列入社会学知识的序列中,实现知识或思想的推进。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著《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批评美国量化研究中的“抽象经验主义”,指出一些研究是打着科学旗号的自娱自乐和空中楼阁,就是对这种“客观想象”的批判。事实上,各种定性和案例研究中的“抽象经验主义”还要更严重一些。本书作者借助于具有力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扎”进了社会实践之中,实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他不以抽象的机制或模式的提炼为满足。在北大社会学“从实求知”的传统与法国社会学的实践研究传统的双重影响下,作者进行了一些颇具探索性的努力,提出了一个叫做“势”的分析概念,力图对城市社区的国家治理方式和后果做一番提炼。据作者自己说,这个概念是受到社会学家埃利亚斯“figuration”的启发而得,是各种力量即将交汇或已经交汇后发生变化的一种情境,是一种压力、能量带来的各种可能性的“态势”。作者将国家力量、社区居民以及其他力量都放到这个“势”的情境之中,去观察社区工作者所倾向做出的“选择”。这个概念的最大好处在于行动者和研究者都留出了很大的“余地”,能够使我们对社区的研究不断地深入,而不像某些机制或模式研究那样以总结方式终结自己的研究。

节选自《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研究》序

作者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 周飞舟

640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研究 》


王迪 著

定价:85.00 元

书号:9787522723655


作者简介:

王迪,辽宁大连人,北京大学法学和经济学双学士、法学博士,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成员。主要从事城乡社区发展、基层政权建设、技术与社会治理、社会调查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多年的社区田野调查,以浸身其中的局内人视角,叠加跳出其中的扩展个案分析,展示了城市基层社会的鲜活样貌与国家治理在社区实现的真实路径。

      在“社区居委会那些事儿”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复杂的“势”:社区组织既面临着外部压力和权力关系所带来的“形势”,也置身于日常工作的不确定性、实际情境的可变性与多样性的“走势”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既不是简单的国家代理人,也不完全是居民自治的代表,而是在各种因素、力量交汇作用下因“势”利导的自主行动者,他们的行动是在充分审视过往的经历和体验、认知政府部门的要求、体察社区群众的关注点、评估自身角色及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形成的选择。

      有别于西方理论中的预设,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并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表现出连续统一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城市社区在“吾国与吾民”之间发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伴随着社区行动者的传承与沿袭、变革与调整、实践与运作,国家政策能够在社区落实,居民在社区生活中的要求基本得到满足,合作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也逐步形成并日渐完善。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