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列表 >要闻动态详情

着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03-27
收藏 纠错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强化党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学科优势、创新平台载体,着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阮一帆。

  强化党建引领 加强队伍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讲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请结合贵院实际,谈谈如何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阮一帆:学校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议、校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研究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区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把思政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中重点推进。明确校级领导班子带头给学生上专题思政课,推动领导干部进课堂讲思政课常态化。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硬实力”。制定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探索实施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机制和办法,统筹解决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传帮带”作用,成立“南望山倚马工作坊”,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思政课教师培训、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同课异构 协同共研”集体备课会,并与“周末理论大讲堂”“名家讲坛”等活动相结合,抓教学比赛促能力提升。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制定实施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聘标准。

  专门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津贴,将具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提任学校党政管理干部的必要条件,形成了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为抓手,组织优秀课堂教学观摩月活动,推动专兼职思政课教师结对领航,全面加强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持续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请简要介绍一下学院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

  阮一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持续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本科生院发布“概论”课专项课题,课题通过对红色革命基地的考察调研、优秀党员故事采编等方式,深度挖掘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党史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强起来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作为课程教学资源。

  与此同时,将中国地质大学七十余年建校历程中所形成的“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胸怀大局、初心如磐、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南迁办学精神、“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攀登精神以及涌现的杰出人物、事迹等校本资源,有机融入“概论”课教学,以提升该课程的亲和力与校本特色。

  为顺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环境和对象的变化,运用教学大过程论,通过“在线教学”(一线)、“红色之旅”和“红色之声”(二红)及思政课“实验室”“实践基地”“实测中心”(三实)相结合,构建的高校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发挥学校学科专业特色优势,聚焦领土、领海、领空、太空、生态、民族、资源等12个领域,打造“国土安全”品牌思政课。集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多个行业特色学科师资力量组建“国土安全”教学团队,通过专题、对谈、虚拟仿真等教学形式,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地透视我国国土安全问题,凸显强烈的爱国意识、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引领广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担当。

  创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学院如何利用校本资源推进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阮一帆:为充分发挥校本资源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独特优势,我们联合武汉工商学院等10家单位创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建设“建党精神”(红)、“生态文明”(绿)、“国土安全”(蓝)三个模块,实现“红色中国—美丽中国—平安中国”现状展示和价值引领。

  其中,“建党精神”模块,开展“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理路”集体备课,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学共研、互学互鉴。“生态文明”模块,开展逸夫博物馆生态文明实践研学活动,开展“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大中小学共同体专项社会调查,组织武汉、五峰、巴东等地10家共同体成员单位的大中小学生,围绕“长江流域生态文明”的15个细分主题展开调查,打破思政课条块分割、学段分割的壁垒,推动大中小学生对“美丽中国”和“两山论”形成价值认同,组织评选“长江流域生态文明优秀调查报告”。“国土安全”版块,组织开展“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同体教学展示活动,设计制作分别针对小学、初中、高中、本科学生的思政课一体化示范教学资源。

  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社会科学网:当前,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社会各领域和全过程,这为思政课数字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请简要介绍下学院利用技术赋能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探索。

  阮一帆:为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数字化信息化,打造沉浸式教学、情景式体验、参与式感知为特点的思政课教育新模式,融合“3D虚拟仿真+VR沉浸式学习+多人VR技术”,建成集实训室实践、实践课程教学、模拟操作于一体的先进教学实训平台。推进“大别山红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建成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群。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虚拟仿真教学体验系统包、“四史”教育情景体验系统、“四个自信”情景学习体验系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虚拟体验系统、定制虚拟红色三维景点打造沉浸式课堂体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打造“大思政课智能实践培育空间”项目,通过声光电,全息技术,裸眼3D显示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在实践基地空间内,智能学习、多个沉浸式参与主题项目在实体学习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首创“沉浸式+桌面式”国土安全虚拟仿真实验课。“国土安全:中国南部边界巡回之旅”沉浸式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下虚拟展厅中创建一个大型中国地图3D沙盘,以高清模拟的方式呈现中国南部陆地和海上边界的4个地段:钓鱼岛、南海岛礁、中越边界和中印边界(包括3个争议地段)。学生通过VR的控制,以虚拟角色和三维世界场景的方式经历中国南部边界环游,能够真实感受中国边界争端的由来和现状,进而认识国土安全的严峻形势和重大意义。“国土安全:历史上的边疆治理与国家统一”桌面式虚拟仿真实验通过“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金瓶掣签”“西藏博物馆”“台湾古代博物馆”“台湾近代博物馆”等实验场景完成穿越自汉朝至清朝千年的时光之旅,使学生了解新疆、西藏和台湾三地不同时期的历史地理概况及历史上的边疆治理与国家统一情况,强化学生对三地战略地位与国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明海英 采访/整理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