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纠错 引文

宋德金集

ISBN:978-7-5004-6954-4

出版日期:2008-06

页数:509

字数:383.0千字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

点击量:6159次

中图法分类:
出版单位:
关键词:
专题:
折扣价:¥24.0 [6折] 原价:¥40.0 立即购买电子书

图书简介

这是我的一本有关历史学研究的自选集。全书分三个部分,即专题研究,读书札记,评论、书序。专题研究,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论文;读书札记,是篇幅、题目较小,偏重实证的学术短文;评论、书序,是有关历史学研究的评论及应邀为别人撰写或为自己著作撰写的序言。

本书内容以我的研究方向和专长中国辽金史和中国社会史为主。辽金史方面,涉及辽金制度、文化、社会、民族、金宋关系等宏观与微观研究;中国社会史方面,则多是对于个案或微观的论述。

全书所收四十篇文章,是从1980年到2007年发表的一百多篇文章中选出来的,占近百分之四十的篇数,而实际字数,则超过这个比例。其实,在本书所收文章中,自己真正满意的并不多。然而,作为本套丛书的宗旨是展示本院学者在长期学术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就,自然就要多选几篇。鲁迅在《集外集》序言中说过:“听说:中国的好作家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悔其少作”也是许多学者在回顾平生研究成果时的常情,我在本书中却收入了第一篇独自撰写的学术论文《吴兆骞和他的边塞诗》。尽管当时我已并不年轻(这是我们这一代学人的悲哀,从中年起,才开始有了安心读书和从事学术研究的社会环境),今天看来,文章很肤浅,或许还有谬误,并且东北史也不是我后来研究的重点。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到我撰写那篇小文时,似乎尚无人关注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首篇论文的发表给了我作学术研究的信心。自选集中的其他几篇早期作品,也有类似的情况。

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往往是由许多偶然因素决定的,学术研究领域和方向的确定也是如此。我在大学后期,受金景芳教授的教诲,对先秦史产生了兴趣,毕业后因而被分配到研究机构。然而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后,编辑工作却需要我在辽宋西夏金元史及民族史方面下一点工夫,只好调整研究方向。由于编辑工作之余的时间不多,而且那时已到中年,在辽宋金元及民族史范围内,我选择了辽金和契丹女真史。究其原因:一是辽金留下的文献不多,可以大体读尽;二是辽金史研究薄弱,空白较多,有开拓余地;三是辽金地处北方,北方人从事辽金史研究或许更有亲切感和某些优势。我的研究方向就这么确定下来了。那是1980年。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国家刚刚走出动乱年代,思想学术界空前活跃,处在一个反思、探索的新时期。在这一大背景下,社会史研究被提到日程上来。1986年初,冯尔康教授发表《开展社会史研究》5527682及同年10月由《历史研究》编辑部、南开大学等发起的第一届中国社会史研讨会的召开,标志中国社会史研究走向“复兴”。此前,我就把社会史作为辽金史研究的切入点,于1982年在《历史研究》第3期发表《金代女真族俗述论》。继之,在此基础上,于1988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小书《金代的社会生活》。后来又出版了《中国风俗通史·辽金卷》、《中国历史·金史》。并同朋友合作主编出版《中国社会史论》等。二十多年来,基于个人兴趣,中国历史学发展大势及在《历史研究》杂志工作的方便,为呼吁、鼓吹、推动中国社会史研究和辽金史研究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是我虽然失去很多却又感到欣慰的。

长期以来,中国辽金史研究较为冷清寂寞,专门从事辽金史研究的人员较少,重大成果不多。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学术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辽金史研究状况也有改观。在此期间,除已故的陈述、张博泉等前辈为辽金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之外,许多老学者笔耕不辍,中青年学者迅速成长起来,在断代史、专题史(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社会史、民族史)人物研究、文献整理等方面,不断有新成果问世。这种局面,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至于目前辽金史研究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水平?界内评说不一。几年前,我的两位同行朋友对此就各执一词。一位说,我国辽金史研究的总体研究水平,还没有超过战前日本学者曾经达到的那种高度,辽金史研究至今仍未走出萧条。另一位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超过战前日本人所曾达到的“高度”,实在不敢苟同,并且指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从总体上说,与他们的“辽金史研究”有本质的区别。我较为倾向后者的观点。除了战前日本人的所谓辽金史研究是有其政治目的之外(当然对他们所做的有价值的工作,也不应全盘否定),还在于,就三十年来中国辽金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有许多方面是以往中外(包括日本)学者所未曾达到的。无视前辈学者的研究成就和否定我们所取得的进步都有失偏颇。当然,总的来说目前辽金史研究同一些断代史相比,仍然显得薄弱。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靠广大研究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的不懈努力。去年我曾在一次辽金史研讨会上说过:“如今的研究条件,比起前辈来,不知好了多少倍。充足的读书时间,快捷的检索手段,广泛的资讯来源,等等,是前辈学者想也想不到的。现在的中青年学者就其整体而言,没有理由不超越前辈。”中国辽金史研究的长足进展,寄希望于中青年学者。

最后,就本书的编辑事宜略作说明。一,对所收文章,原则上不作改动,保持原貌。仅据手头资料核对引文,校补错漏,恢复发表时原刊编辑的某些删改,统一注文格式,并对征引文献版本作了一些补充。早期文章刊出时征引的文献,如今有的已经查找不到,遂据手头或能见到的版本进行核对,就会出现所引版本晚于原刊时间的现象。二,书中所收文章,写在不同时间,适应不同需要,并且各有侧重,加之辽金文献匮乏,部分篇章征引资料偶有重复,在所难免。以上两点是需要说明的。

是为序。

2007年12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展开

图书目录

本书视频 参考文献 本书图表

相关词

阅读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宋德金.宋德金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宋德金.宋德金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E-book.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宋德金(2008).宋德金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
×
错误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