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0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1995年版。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3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至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2004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6]《列宁全集》第1—39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第1—60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
[7]《列宁选集》第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995年版。
[8]《斯大林全集》第1—13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
[9]《斯大林选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0]《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1991年版。
[1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版。
[12]《毛泽东文集》第一至八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
[13]《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5]《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994年版。
[16]王正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论历史唯物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7]于光远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18]沈沛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资本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9]李慎明主编:《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基本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0]汤在新主编:《〈资本论〉续篇探索〉,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
[21]林振淦:《马克思恩格斯论述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2]李慎明主编:《美元霸权与经济危机》(上、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3]程恩富主编:《金融风暴启思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24]次贷危机研究课题组:《次贷危机正在改变世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25]吴易风:《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6]何秉孟主编:《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与经济危机跟踪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7]李慎明主编:《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8]杨斌:《美国隐蔽经济金融战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9][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30][美]史蒂芬妮·格里菲斯-琼斯等主编:《看得见的手》,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31][意]乔万尼·阿里吉:《亚当·斯密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32][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斯蒂格利茨报告》,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33][德]马丁·布鲁诺·霍尔纳格:《资本战争》,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34]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35][美]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的预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36][英]尼尔·弗格森:《货币崛起》,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37][英]查里斯·麦基:《幻想与癫狂》,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38]孙健、白全民:《每天读点金融史》,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
[39][美]威廉·恩道尔:《金融海啸》,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40]张世平:《金融危机与国际政治格局》,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1]第一财经时报:《拯救全球金融》,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42][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3]秦亚青主编:《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
[44]张德广主编:《大危机大变局》,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45]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大变局》,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46]尚书:《国际多极格局走向》,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47]戴旭:《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文汇出版社2010年版。
[48][美]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时代》,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49]孙哲主编:《全球金融危机与中美关系变革》,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50]李洪波主编:《2010年世界形势评估》,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1]许嘉主编:《2011年世界形势评估》,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
[52]王毅:《后时代》,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
[53]陶坚、林宏宇主编:《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54]张德广主编:《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11—2012》,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55]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56]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11—2012),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
[57]赵亚、李效东主编:《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8]巴忠倓主编:《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国家安全》,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59]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秩序重构》,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
[60]宋德星主编:《战争与外交》,时事出版社2012年版。
[61]张幼文等:《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重大主题与发展趋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2]杨毅主编:《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
[63]张幼文、黄仁伟:《中国国际地位报告》(2012),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64]李少军主编:《国际战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5年版。
[65]符勇:《帝国危机》,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年版。
[66]郑保国:《美利坚霸权透析》,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67]夏斌、陈道富:《中国金融战略》(2010),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68]美国金融与经济危机起因调查委员会:《金融危机调查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69]李慎明主编:《世界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全球观点扫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70]李慎明主编:《世界在反思之二》(批判新自由主义观点全球扫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71]李慎明主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2]程恩富:《经济理论与政策创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73]何秉孟主编:《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74]丁冰:《国内外若干经济热点问题探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
[75]张平:《“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6]张作云:《泡沫经济的根源、防范与治理》,《南开经济研究》1998年第4期。
[77]张作云:《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思考》,《南开经济研究》1999年第3期。
[78]张作云:《金融危机的根源、生成机制以及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1期。
[79]王伟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和原因》,《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1期。
[80]刘海藩:《当前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记者访谈),《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
[81]丁冰:《新自由主义不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吗》(记者访谈),《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82]何秉孟:《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刻背景和制度原因》,《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3期。
[83]杨承训:《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神经器官”》,《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3期。
[84][美]瓦迪·哈拉比:《世界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危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6期。
[85]徐则荣:《西方学者是怎样认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7期。
[86]方兴起:《乔治·索罗斯:反新自由主义的“新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4期。
[87]高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3期。
[88]张宇:《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道路》,《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4期。
[89]丁晓钦:《论世界金融危机中的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2期。
[90]杨承训:《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91]刘诗白:《论过度金融化与美国的金融危机》,《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4期。
[92][美]大卫·科茨:《当前金融和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体制危机》,《海派经济学》2009年第25辑。
[93][比]亨利·赫本:《关于当前经济危机的深思》,《海派经济学》2009年第25辑。
[94][保]科依克·佩德罗夫:《本世纪最大规模的操控: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海派经济学》2009年第25辑。
[95][日]萩原、伸次郎:《凯恩斯模式的瓦解、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海派经济学》2009年第25辑。
[96]杨承训、张新宇:《简论资本主义蜕变的最新阶段》,《海派经济学》2009年第26辑。
[97]张雷声:《国际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历史走向》(记者访谈),《海派经济学》2009年第26辑。
[98]杨承训:《论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阶段性特征》,《海派经济学》2010年第29辑。
[99]李慎明:《国际金融危机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在复兴》,《海派经济学》2010年第30辑。
[100][美]大卫·科茨:《马克思危机论与当前经济危机:大萧条或严重积累型结构危机》,《海派经济学》2010年第30辑。
[101][保]科依克·佩德罗夫:《2008年金融危机与中国时代将带来的好处》,《海派经济学》2010年第30辑。
[102]程恩富、杨斌:《当前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对世界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海派经济学》2011年卷第1辑。
[103]程恩富:《应对资本主义危机要超越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红旗文稿》2011年第18期。
[104]陈宝森、裘元伦等:《面向后危机时期的发展模式:反思与改革》,《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2期。
[105]吴易风、王晗霞:《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国家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争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4期。
[106][希腊]古厄戈斯·马瑞诺斯:《资本主义危机与共产党的任务》,《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2期。
[107][法]热拉尔·杜梅尼尔等:《新自由主义与美国霸权的危机》,《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2期。
[108][美]约翰·B.福斯特等:《垄断资本、积累悖论与新自由主义本质》,《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第1期。
[109]丁晓钦:《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现状、基本矛盾和趋势》,《海派经济学》2007年第19期。
[110]吴宣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期。
[111]胡乔木:《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论》,《人民日报》1978年10月6日。
[112]姜跃春:《当代世界经济形势特点展望》,《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113]甄炳禧:《当前世界经济新特点、新格局、新趋向》,《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1期。
[114]尹承德:《金融危机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2期。
[115]张建新:《后西方国际体系与东方的兴起》,《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5期。
[116]曲星:《从当前国际形势看西方社会的深层结构性矛盾》,《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5期。
[117]朱成虎:《关于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几点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2期。
[118]钱海源:《帝国主义的战略阴谋:在中国搞意识形态多元化》,《当代思潮》2000年第4期。
[119]唐小松、刘彦社:《奥巴马政府网络外交论析》,《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6期。
[120]匡长福:《西方对华文化渗透的新路径》,《马克思主义文摘》2011年第8期。
[121]颜旭、陈晓静:《认清西方“民主输出”的实质》,《马克思主义文摘》2012年第7期。
[122]苏吉、贺濒:《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究竟采取了哪些行动》,《马克思主义文摘》2012年第7期。
[123]邱杨茜、陈颖、余军、何孝星:《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运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8期。
[124]程恩富、辛向阳:《如何理解“中国模式”》,《人民日报》2010年9月15日。
[125]程恩富:《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未来发展方向》(记者访谈),《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0期。
[126]朱佳木:《加强国史研究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
[127]丁晓钦:《关于社会主义的五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期。
[128]赵常庆:《新帝国主义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
[129]李崇富:《增强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记者访谈),《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4期。
[130]项启源:《如何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5期。
[131]吴宣恭:《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7期。
[132]李艳艳、朱继东:《从强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看撒切尔夫人、里根的反共本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8期。
[133]余丽:《从互联网霸权看西方大国的战略实质和目标》,《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9期。
[134]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0期。
[135]王一程:《论“公民社会”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9期。
[136]梅荣政、白显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