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典文献类
本刊评论员:《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实践》2003年第1期。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1978年5月12日。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9日。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二 学术著作类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蔡上国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版。
[德]G.弗雷格:《算术基础》,王路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德]H.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涂纪亮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瑞典]T.胡森、[德]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张斌贤等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李珩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阿尔布莱希特·维尔默:《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遵循阿多诺的理性批判》,钦文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美]爱德华·W.苏贾:《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李钧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美]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沈杰、朱谐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包亚明主编:《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法]保尔·拉法格等:《回忆马克思恩格斯》,马集译,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美]保罗·利文森:《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来:《宋明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美]大卫·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高泳源、刘立华、蔡运龙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美]戴维·哈维:《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胡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法]狄德罗:《狄德罗哲学选集》,江天骥、陈修斋、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法]笛卡尔:《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费尔巴哈:《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涂纪亮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傅道春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2009年版。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顾明远主编:《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管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德]黑格尔:《逻辑学》,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法]亨利·勒菲弗:《空间与政治》,李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王炳文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德]库尔特·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法]拉·梅特里:《人是机器》,顾寿观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印]《泰戈尔文集》第4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莱布尼茨、[英]克拉克:《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战书信集》,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美]R·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蒋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美]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述评》,叶光庭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汉)刘安:《淮南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刘振远主编:《常用名言警句辞典》,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法]卢梭:《爱弥儿》,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印]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人生的亲证》,宫静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英]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英]罗素:《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英]罗素:《哲学问题》,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英]洛克:《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美]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金吾伦、刘钢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孟宪承编:《教育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孟子》,王立民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德]米夏埃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张乐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德]莫里茨·石里克:《自然哲学》,陈维杭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英]尼尔·麦考密克、[澳]奥塔·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周叶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挪]诺伯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法]帕斯卡尔:《思想录:论宗教和其他主题的思想》,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讲座》,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法]让-弗·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赵一凡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法]让-弗·利奥塔等:《后现代主义》,赵一凡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法]让·雅克·皮佑:《皮佑选集》,陈太先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任平:《交往实践与主体际》,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充白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荷]斯宾诺莎:《笛卡尔哲学原理》,王荫庭、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荷]斯宾诺莎:《伦理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孙子兵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童强:《空间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万斌文集》第3卷,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
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讲义:自然与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王宁、薛晓源主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王学俭、刘强编:《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王学俭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王玉梁、[日]岩崎允胤主编:《中日价值哲学新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美]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吴飞主编:《传媒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日]西田几多郎:《善的研究》,何倩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老子·庄子》,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德]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英]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薛毅主编:《西方都市文化研究读本》第1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薛毅主编:《西方都市文化研究读本》第2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薛毅主编:《西方都市文化研究读本》第3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薛毅主编:《西方都市文化研究读本》第4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英]亚·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周昌忠等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杨奎:《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美]约翰·S.布鲁巴克:《教育问题史》,单中惠、王强译,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徐大建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詹和平编《空间》(第2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美]詹姆斯·马奇:《决策是如何产生的》,王元歌、章爱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版。
《宗白华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三 学术论文类
成有信:《现代教育的特点及其本质》,《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
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2期。
杜冰、吕治国:《三十而立 任重道远——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年之际》,《光明日报》2014年4月6日。
方朝晖:《知识、道德与传统儒学的现代方向》,《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方文:《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甘泉:《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机制》,《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12期。
江山:《再说正义》,《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金坤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思想与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李春敏:《马克思的空间思想初探——〈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解读》,《学术交流》2009年第8期。
李静:《“空间转向”中的当代中国小说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苏州大学,2013年。
林岗、张宇:《产权分析的两种范式》,《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卢嘉瑞:《试论空间生产力》,《生产力研究》1992年第4期。
鲁鹏:《制度与发展关系论纲》,《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吕耀怀:《构建数字化生存的伦理空间》,《光明日报》2000年8月1日。
马拥军:《生活哲学的对象和方法》,《哲学研究》2004年第5期。
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欧阳康:《哲学问题的实质与当前哲学研究的问题链》,《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欧阳康、张明仓:《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邱柏生:《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第5期。
邱必震、王继武:《浅谈网络虚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任平:《空间的正义——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5期。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童明:《空间神话》,《建筑师》2003年第5期。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王升臻:《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刍议》,《求实》2009年第1期。
王学俭、张哲:《“后现代阅读”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王学俭、张哲:《多维空间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4期。
王学俭、张哲:《互通与契合:公民社会与社会生态空间关联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王学俭、张哲:《论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王颖:《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三重形态及特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第19期。
肖峰:《论技术的社会形成》,《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
徐艳国、徐建军:《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研究——一个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课题》,《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张洪春、胡凯:《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
张华夏:《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张耀灿、徐志远:《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重要范畴的概念辨析》,《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第21期。
张哲:《制度教化:高校德育的应然资源》,《中国高等教育》2014年第5期。
赵汀阳:《论道德金规则的最佳可能方案》,《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朱其东、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的制度分析》,《探索》2011年第3期。
四 外文文献类
Foucault,M.,“Question on Geography,”in Colin Gordon(ed.),Power/Knowledge: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1972-1977,New York:Pantheon Books,1980.
Giroux,Henry A.,Theory and Resistance in Education:Towards A Pedagogy for the Opposition,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1983.
Knight,Jack,Institutions and Social Conflic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Massuni,B.,“Translator's Foreword:Pleasures of Philosophy”,in Deleuze,G.and Guattari,F.,A Thousand Plateaus: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7.
Michel Foucault,“Of Other Space”,Diacritics,Vol.16,No.1,Spring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