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威廉斯著作英文版
Raymond Williams,Culture and Society 1780-1950,Penguin Books,1963.
Raymond Williams,The Long Revolution,Chatto&Windus Ltd.,1961.
Raymond Williams,Modern Tragedy,Chatto&Windus Ltd.,1966.
Raymond Williams,Communications,Penguin Books,1968.
Raymond Williams,The Country and the C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
Raymond Williams,Marxism and Liter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7.
Raymond Williams,Politics and Letters,Verso,1981.
Raymond Williams,The Sociology of Culture,Schocken Books,1982.
Raymond Williams,Keywor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Raymond Williams,Writing in Society,Verso,1983.
Raymond Williams,The Year 2000,Pantheon Books,1983.
Raymond Williams,Raymond Williams on Television,Routledge,1989.
Raymond Williams,The Politics of Modernism,Verso,1989.
Raymond Williams,Resources of Hope,Verso,1989.
Raymond Williams,Television: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Form,Routledge,1990.
Raymond Williams,Who Speaks For Wales,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2003.
Raymond Williams,Culture andMaterialism,Verso,2005.169
二 威廉斯著作中文译本
[英]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吴松江、张文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英]雷蒙德·威廉斯:《电视:科技和文化形式》,冯建三译,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
[英]雷蒙德·威廉斯:《现代主义的政治:反对新国教派》,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英]雷蒙德·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英]雷蒙德·威廉斯:《现代悲剧》,丁尔苏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英]雷蒙德·威廉斯:《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王尔勃、周莉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英]雷蒙德·威廉斯:《乡村与城市》,韩子满、刘戈、徐珊珊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三 国外研究著作与论文
Alan O' Connor,Raymond Williams,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2006.
Fred Inglis,Raymond Williams,Routledge,1995.
JanGorak,The Alien Mind of Raymond Williams,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1988.
John Eldridge,and Lizzie Eldridge,Raymond Williams:Making Connections,Routledge,1994.
John Higgins,Raymond Williams: Literature,Marxism and CulturalMaterialism,Routledge,1999.
Lesley Johnson,The Cultural Critics:FromMatthew Arnold to Raymond Williams,Routledge & Kegan Paul,1979.
Nick Stevenson,Culture,Ideology and Socialism: Raymond Williams and E.P.Thompson,Vermont: Avebury,1995.
Paul Jones,Raymond Williams's Sociology of Culture,PalgraveMacmillan,2004.170
Stephen Woodhams,History in theMaking: Raymond Williams,Edward Thompson and Radi cal Intellectuals 1936-1956,Merlin Press Ltd.,2001.
Tony Pinkney,Raymond Williams,Seren Books,1991.
CulturalMaterialism: On Raymond Williams,ed.by Christopher Prendergast,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5.
Raymond Williams Now:Knowledge,Limits and the Future,ed.by Jeff Wallace,Rod Jones and Sophie Nield,Macmillan Press Ltd.,1997.
CatherineGallagher,“Raymond Williams and Cultural Studies”,In Social Text,No.30.1992.
Cornel West,“The Legacy of Raymond Williams”,In Social Text,No.30.1992.
Evan Watkins,“Raymond Williams andMarxist Criticism”,In Boundary 2,Vol.4.No.3.1976.
John Higgins,“Raymond Williams and the Problem of Ideology”,In Boundary 2,vol.11,No.1/2.1983.
R.Shashidhar,“Culture and Society: An Introduction to Raymond Williams”,In Social Scientist,Vol.25,No.5/6.1997.
Simon During,“After Death: Raymond Williams in the Modern Era”,In Criti cal Inquiry,Vol.15,No.4.1989.
四 国内研究著作与论文
吴冶平:《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理论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刘进:《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版。
傅德根:《走向文化唯物主义》,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
赵国新:《背离与整合——雷蒙·威廉斯与英国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李兆前:《范式转换: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杨炯斌:《雷蒙·威廉斯和文化研究转向》,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9年。
陈一:《雷蒙·威廉斯传播思想及其生成脉络简述》,《新闻大学》2009年第1期。
戴一菲:《从 〈文化与社会〉 到 〈布鲁姆兹伯里派〉 ——解析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的五个关键词》,《江淮论坛》2007年第2期。
冯宪光:《文化研究的词语分析——雷蒙德·威廉斯 〈关键词〉 研究》,《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傅德根:《威廉斯的大众传播思想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傅德根:《威廉斯与文化领导权》,《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洪进:《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述评》,《江淮论坛》2001年第5期。
黄华军:《雷蒙德·威廉斯大众文化思想的理论立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金惠敏:《一个定义·一种历史——威廉斯对英国文化研究发展史的理论贡献》,《外国文学》2006年第4期。
亢宁梅:《大众文化:新的文化生长点——析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美学观》,《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李永新:《文化批评和美学研究中的领导权理论——兼论威廉斯和伊格尔顿对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接受与发展》,《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2期。
李兆前:《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范式思考》,《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
李兆前:《雷蒙德·威廉斯的戏剧理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李兆前:《文化研究与“物质性”——威廉斯的文学研究的启示》,《文艺争鸣》2006年第4期。
刘进:《论雷蒙德·威廉斯对英国现代文学的空间批评》,《外国文学》2007年第3期。
刘颖:《威廉斯的“都市霸权”理论及其启发》,《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
乔瑞金、许继红:《威廉斯传播技术的哲学解释范式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6期。
乔瑞金、薛稷:《雷蒙德·威廉斯唯物主义文化观解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乔瑞金、薛稷:《雷蒙德·威廉斯文化观念思想探析》,《晋阳学刊》2007年第5期。
王尔勃:《从威廉斯到默多克:交锋中推进的英国文化研究》,《西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2期。
王淑芹:《威廉斯的文化(文学)思想评述》,《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王淑芹:《威廉斯的文化思想诠释》,《山东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王淑芹:《威廉斯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解读》,《理论学刊》2006年第5期。
向淑君:《雷蒙德·威廉斯的传播思想探究》,《东南传播》2008年第12期。
许娇娜:《伊格尔顿论基础/上层建筑——兼论伊格尔顿对威廉斯的批评》,《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2期。
易前良、金昌庆:《雷蒙·威廉斯的电视本体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殷旭辉、王华:《文化与政治——评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学术论坛》2010年第1期。
殷旭辉:《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尝试——评雷蒙德·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张亮:《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电视》,《文艺研究》2008年第4期。
张平功:《雷蒙德·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精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钟丽茜:《现代都市文明与影视艺术——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研究理论评析》,《新闻传播研究》2008年第6期。
五 其他文献
Andrew Milnerand JeffBrowitt,Contemporary Cultural Theory,Routledge,2002.
Chris Barker,Cultural Studies: Theory and Practice,Sage Publications,2000.
CliffordGeertz,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Basic Books,1973.
DavidChaney,The Cultural Turn: Scene-setting Essays on Contemporary Social History,Routledge,1994.
Frederic Jameson,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Duke University
Graeme Turner,British Cultural Studies: An introduction,Routledge,2003.
John Hartley,A Short History of Cultural Studies,Sage Publications,2003.
Jonathan Culler,Literary Theor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Ken Browne,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Polity Press,1998.
Matthew Arnold,Culture and Anarchy,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MoyraHaslett,Marxist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ies,New York:St.Martin's Press,2000
Philip Goldstein,The Politics of Literary Theory,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0.
R.P.Bilan,The Literary Criticism of F.R.Leavi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T.S.Eliot,Notes Towards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London,1948.
Terry Eagleton,Criticism and Ideology,Verso,1978.
Terry Eagleton,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Terry Eagleton,Marxism and Literary Criticism,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1976.
Tom Steele,The Emergence of Cultural Studies,London:Lawrence and Wishart,1997.174
ZygmuntBauman,Culture as Praxis,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1999.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A Reader,ed.by John Storey,Harvester Wheatsheaf,1994.
Cultural Studies,ed.by Lawrence Grossberg,Routledge,199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爱尔兰]贝克特等:《普鲁斯特论》,沈睿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德]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李小兵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福、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的诠释》,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加]埃里克·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丁宁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批评理论和叙事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美]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张今言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美]隆·莱博:《思考电视》,葛忠明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
[美]马丁·杰伊:《法兰克福学派史》,单世联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匈]卢卡契:《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英]C.P.斯诺:《两种文化》,纪树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英]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钱乘旦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英]F.R.利维斯:《伟大的传统》,袁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英]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苗棣、赵长军、李黎丹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英]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英]尼克·斯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英]佩里·安德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余文烈译,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英]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文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王杰、付德根、麦水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英]特里·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英]托尼·本尼特:《本尼特:文化与社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英]约翰·斯道雷:《记忆与欲望的耦合》,徐德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德]阿多诺:《美学理论》,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黄会林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蒋晓丽、石磊:《传媒与文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刘家林:《新编中外广告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麦克盖根:《文化民粹主义》,桂万先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王岳川主编:《媒介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萧俊明:《文化转向的由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姚曦、蒋亦冰:《简明世界广告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衣俊卿等:《二十世纪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周宪:《文化研究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别应龙:《论麦克卢汉的技术哲学思想》,《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曹莉、陈越:《鲜活的源泉——再论剑桥批评传统及其意义》,《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曹莉:《剑桥批评传统的形成和衍变》,《外国文学》2006年第3期。
陈定家、王红春:《瑞恰兹与新批评》,《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冯黎明:《文化研究:走向后学科时代》,《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郭淑娟:《马克思、麦克卢汉技术观之比较》,《淮海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江玉琴:《文化批评:全球化时代文学批评的突围》,《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蒋宁平:《麦克卢汉技术哲学观评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金惠敏:《文化研究与美学复兴——20世纪西方美学的“文化研究转向”与美学研究的前景》,《艺术百家》2009年第3期。
李洁:《传播技术与共同体:文化的视角》,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7年。
李明伟:《媒介形态理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梁孝:《文化霸权研究述评》,《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刘习根:《文化的总体性——卢卡奇前马克思主义总体观探析》,《北方论丛》2009年第2期。
陆扬:《关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陆扬:《利维斯主义与文化批判》,《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1期。
陆扬:《文化定义辨析》,《吉首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陆扬:《文化研究中的阶级轨迹》,《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马晓明:《从总体性统治与总体异化展开的文化批判》,《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毛剑:《“文化霸权”理论与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理论学刊》2006年第3期。
梅琼林:《方法论:传播学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比较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聂珍钊:《剑桥学术传统与研究方法:从利维斯谈起》,《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
欧阳英、程晓萱:《齐美尔、布迪厄文化社会学及其政治哲学解读》,《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荣跃明:《文化生产论纲》,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9年。
宋双峰:《英国媒介批评思想概述》,《今传媒》2006年第5期。
苏仲乐:《亨利·詹姆斯研究与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型——约翰·卡洛斯·罗访谈录》,《外国文学》2009年第4期。
陶东风:《文学理论:建构主义还是本质主义?》,《文艺争鸣》2009年第7期。
王逢振、谢少波:《全球化文化与空间在中国的复制》,《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王凤才:《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王福生:《现代性批判与总体性辩证法》,《岭南学刊》2008年第1期。
王杰、徐方赋:《“我的文化社会学视角”——约翰·B.汤普森访谈录》,《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第5期。
王立红:《大众文化理论批判》,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7年。
杨东篱:《文学研究: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起点》,《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杨海军:《论中国古代的幌子广告》,《史学月刊》2002年第9期。
杨玲:《论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曾庆娣:《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第2期。
张方:《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张建青:《追求超然无执的健全理智——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观》,《兰州学刊》2007年第9期。
张平功:《文化主义的传承:解读英文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7期。
张跣:《总体性:隐秘的上帝——戈德曼小说社会学方法论剖析》,《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1期。
赵国新:《新左派》,《外国文学》2004年第3期。
周怡:《文化社会学的转向:分层世界的另一种语境》,《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4期。
朱立元、王文英:《对文艺学“文化研究转向”论的反思》,《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朱晓军:《形象流——电视媒介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