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著作
(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春秋)左丘明撰,(晋)杜预集解:《春秋左传集解》,李秋生整理,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董小英:《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董晓萍:《跨文化民间叙事学:鲁班研究个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9年版。
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傅修延:《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元)关汉卿:《窦娥冤》,载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何满子、李时人撰:《古代短篇小说名作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季羡林:《印度两大史诗评论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金良年撰:《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张道深评,齐鲁书社1991年版。
李贞惠主编:《中国叙事学:历史叙事诗文》,新竹: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版。
李志斌:《漂泊与追寻: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凌逾:《跨媒介香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清)刘鹗:《老残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唐)刘知幾:《史通》(上、下),白云译注,中华书局2014年版。
柳鸣九编选:《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鲁德才:《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南志刚:《叙述的狂欢和审美的变异——叙事学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清)蒲松龄著,张友鹤选注:《聊斋志异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钱林森:《和而不同——中法文化对话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申丹:《双重叙事进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清)沈德潜选:《古诗源》,中华书局2006年版。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宋)苏轼:《苏东坡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
谭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谭君强:《叙事学研究:多重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谭君强:《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谭君强、降红燕、陈芳、王浩:《审美文化叙事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谭君强主编:《叙事学研究:回顾与发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王水照编:《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王瑛:《叙事学本土化研究(1979-2015)》,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许子东:《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严歌苓:《扶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
严歌苓:《人寰草鞋权贵》,东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杨周翰:《镜子与七巧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张世君:《明清小说评点叙述概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张友鹤选注:《唐宋传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赵毅衡:《广义叙述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中文译著
[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德]彼得·霍恩、詹斯·基弗:《抒情诗叙事学分析:16—20世纪英诗研究》,谭君强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德]莱辛:《汉堡剧评》,张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德]温特尼茨:《印度文学史·导言》,林凡译,载季羡林主编《印度文学研究》第一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俄]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俄]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俄]尼古拉耶夫等:《俄国文艺学史》,刘保瑞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俄]普罗普:《故事形态学》,贾放译,中华书局2006年版。
[法]阿兰·罗伯-格里耶:《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法]艾田伯:《比较文学之道:艾田伯文论选集》,罗芃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法]巴尔扎克:《高老头》,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法]保尔·利科:《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第2卷,王文融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法]布瓦洛:《诗的艺术》,任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法]茨维坦·托多罗夫:《诗学》,怀宇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法]弗朗西斯·瓦努瓦:《书面叙事·电影叙事》,王文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张道真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法]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法]米歇尔·布托尔:《变》,桂裕芳译,载柳鸣九编选《新小说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法]莫里哀:《达尔杜弗或者骗子》,李健吾译,载《莫里哀喜剧六种》,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法]皮埃尔·德·布瓦岱弗尔:《1900年以来的法国小说》,陆亚东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法]普鲁斯特:《驳圣伯夫》,王道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法]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李恒基、徐继曾等译,译林出版社1991年版。
[法]热拉尔·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热拉尔·热奈特:《转喻:从修辞格到虚构》,吴康茹译,漓江出版社2013年版。
[法]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等著,吴琼编:《视觉文化的奇观——视觉文化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法]伊夫·谢弗勒:《比较文学》,王炳东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法]雨果:《雨果论文学》,柳鸣九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杨周翰译,《诗学 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加拿大]T.M.罗宾森英译/评注,楚荷中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诗学》,罗念生译,《诗学 诗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印度]《薄伽梵歌》,张保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荷兰]彼得·菲尔斯特拉腾:《电影叙事学》,王浩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荷兰]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三版),谭君强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加拿大]安德烈·戈德罗:《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刘云舟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加拿大]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刘云舟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椰壳碗外的人生》,徐德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美]查尔斯·伯恩海默:《多元文化时代的比较文学》,王伯华、查明建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美]戴维·赫尔曼、詹姆斯·费伦等:《叙事理论:核心概念与批评性辨析》,谭君强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美]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丁乃通:《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陈建宪、黄永林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丁乃通编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郑建威、李倞等译,李广成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海登·怀特:《后现代历史叙事学》,陈永国、张万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海登·怀特:《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董立河译,文津出版社2005年版。
[美]亨利·詹姆斯:《黛丝·密勒》,青竹译,载金子信选编《外国中篇小说》,第六卷,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美]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朱雯、乔佖、朱乃长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James Phelan、Peter J.Rabinowits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美]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杜国清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美]罗伯特·希勒:《叙事经济学》,段殷莉译,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版。
[美]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吴松江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美]玛丽-劳尔·瑞安编:《跨媒介叙事》,张新军、林文娟等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美]门罗·C.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高建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申惠辉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美]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沈亨寿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美]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美]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郑海等译,郑凡校,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美]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黄必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通猜·威尼差恭:《图绘暹罗:一部国家地缘机体的历史》,袁剑译,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王靖宇:《中国早期叙事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美]王靖宇:《〈左传〉与传统小说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美]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徐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美]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高原、董红钧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
[美]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美]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王柏华、陶庆梅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挪威]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徐强译,申丹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瑞士]克劳德·伽拉姆:《诗歌形式、语用学和文化记忆:古希腊的历史著述与虚构文学》,范佳妮等译,张巍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意]翁贝尔托·埃科:《符号学与语言哲学》,王天清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意]依塔洛·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萧天佑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英]阿·尼柯尔:《西欧戏剧理论》,徐士瑚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英]拜伦:《唐璜》,朱维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英]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张生、赵顺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英]笛福:《鲁滨孙漂流记》,徐霞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英]弗朗西斯·马尔赫恩:《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刘象愚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英]吉尔伯特·默雷:《古希腊文学史》,孙席珍、蒋炳贤、郭智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珀·卢伯克等:《小说美学经典三种》(珀·卢伯克《小说技巧》,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爱·缪尔《小说结构》),方土人、罗婉华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英]J.L.奥斯汀:《如何以言行事》,杨玉成、赵京超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英]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方重译,载《乔叟文集》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英]乔叟:《特罗勒斯与克丽西德》,方重译,载《乔叟文集》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英]萨克雷:《名利场》,杨必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英]维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文美惠译,载袁可嘉等选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二册(上),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英]西·康诺利、安·伯吉斯:《现代主义代表作100种提要》,李文俊等译,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
[英]伊恩·麦克尤恩:《爱无可忍》,郭国良、郭贤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英]朱利安·沃尔弗雷斯编著:《21世纪批评述介》,张琼、张冲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论文类
蔡钟翔:《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艺学建设》,《文学评论》1997年第5期。
车槿山:《比较叙事学的设想》,《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2期。
傅修延:《从西方叙事学到中国叙事学》,《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第4期。
傅修延:《论西方叙事传统》,《天津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
傅修延:《论叙事传统》,《中国比较文学》2018年第2期。
傅修延:《问题、目标和突破口: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谫论》,《外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3期。
傅修延:《中西叙事传统比较论纲》,《学术论坛》2017年第2期。
黄勇:《中国哲学研究的全球化:比较哲学与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3日。
李明滨:《俄罗斯庄园文化》,《中华读书报》2005年3月30日。
乔国强:《问题与方法:西方学者对中国叙事的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19年第2期。
谭君强:《比较叙事学:“中国叙事学”研究之一途》,《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谭君强:《第二人称叙述者如何叙事——论小说的第二人称叙事》,《思想战线》2019年第6期。
谭君强:《李绂〈秋山论文〉中的叙事论:比较叙事学研究》,《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谭君强:《论比较叙事学研究》,《思想战线》2010年第6期。
谭君强:《“三一律”的时间整一与戏剧叙事》,《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谭君强:《时间与中外叙事作品中的时间表现》,《池州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谭君强:《叙述者与作者的分与合: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谭君强:《学术史视阈下的比较叙事学》,《叙事》(中国版)2011年第3辑。
谭君强:《学术史研究及其在学科发展中的意义——以叙事学与比较叙事学为例》,《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谭君强、赵嘉鸿:《“说”与“看”的分离: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王长才:《小说·叙述·伦理——多萝西·J.黑尔教授访谈录》,《英语研究》2016年第三辑。
王文华:《比较叙事学视野中的〈周易〉》,《燕赵学术》2008年第2期。
王振军:《比较叙事学视域下的〈铁皮鼓〉与〈古炉〉》,《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肖清:《北美中西比较叙事学理论的建构——以浦安迪的研究为缘起》,《汉风》2017年第1期。
曾军:《西方叙事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国要素——〈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为中心》,《文学评论》2021年第2期。
赵嘉鸿:《论中西古典小说的空间叙事——以特定小说类型为视角》,《文艺争鸣》2014年第3期。
赵炎秋:《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研究刍议》,《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1期。
赵仲牧:《时间观念的解析及中西传统时间观的比较研究》,载《赵仲牧文集》第一卷,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法]米丽耶·戴特利:《论中外之水精》,郭宏安译,《国外文学》1991年第2期。
[美]苏珊·S.兰瑟:《我们到了没?——“交叉路口”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未来》,胡安江、唐伟胜译,载熊沐清、肖谊主编《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学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
外文类
Abbott,H.P.,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Narrativ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Alber J.and M.Fludernik,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 Approaches and Analyses.Columbu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10.
Ayyappa Paniker K.,Indian Narratology.New Delhi: Indira Gandhi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Arts,2003.
Ayyappa Paniker K.,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Fourth Edition.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2017.
Bal,M.,“The Point of Narratology.”Poetics Today4(1990): 727-753.
Baroni,R.and Françoise Revaz eds.,Narrative Sequence in Contemporary Narratology.Columbu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16.
Bernheimer,C.ed.,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gs University Press,1995.
Bhatnagar,S.,Narratology and the Modern Indian Novel.Pittsburgh:Dorrance Publishing Co.2016.
Booth,W.C.,The Rhetoric of Fiction.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1.
Chatman,S.,Coming to Terms: The Rhetoric of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0.
Chatman,S.,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8.
Damrosch,D.,What is World Literature?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
Doležel,Lubomir,Narrative Modes in Czech Literature.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73.
Fludernik,M.,An Introduction to Narratology.London: Routledge,2009.
Fludernik,M.,Towards a“Natural”Narratology.London: Routledge,1996.
Genette,G.,Narrative Discourse Revisited.Trans.Jane E.Lewin.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8.
Genette,G.,Narrative Discourse.Trans.Jane E.Lewin.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0.
Hagenaar,E.,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Free Indirect Discourse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Leiden: Centre of Non-Western Studies,1992.
Heinen,S.and R.Sommer eds.,Narratology in the Age of Cross-Disciplinary Narrative Research.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mpany,2009.
Herman,D.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Narrativ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Herman,D.,“Introduction: Narratologies.”Narratologies: New Perspectives on Narrative Analysis.1-29.Ed.,David Herman.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9.
Herman,D.,Manfred Jahn and Marie-Laure Ryan eds.,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rative Theory.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8.
Hühn,P.and Jens Kiefer,The Narratological Analysis of Lyric Poetry: Studies in English Poetry from the 16thto the 20thCentury.Berlin: Walter de Gruyter,2005.
Hühn,P.,Jan Christoph Meister,John Pier and Wolf Schmid eds.,Handbook of Narratology.Berlin/Boston: De Gruyter,2014.
Hoffman,M.J.and P.D.Murphy eds.,Essentials of the Theory of Fiction.Third Edition.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2005.
Martin,W.,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6.
Maung Htin Aung,Burmese Dram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6.
Metz,C.,Film Language: A Semiotics of Cinema,trans.Michael Tay lor.New York,1974.
Olson,G.ed.,Current Trends in Narratology.Berlin: de Gruter,2011.
O'Neill,P.,Fictions of Discourse: Reading Narrative Theory.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94.
Peer,van W.and S.Chatman eds,New Perspectives on Narrative Perspective.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1.
Phelan,J.,Living to Tell about It: A Rhetoric and Ethics of Character Narration.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5.
Prince,G.,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Revised Edition.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2003.
Prince,G.,Narratology: The Form and Functioning of Narrative.Berlin:Mouton,1982.
Rimmon-Kenan,S.,Narrative Fiction: Contemporary Poetics.London:Methuen,1983.
Stam R.and R.Raengo eds.,A Companion to Literature and Film.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