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哲学的翅膀,飞向自由的王国——哲学导论

¥8.13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4-11

字      数: 3357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插上哲学的翅膀,飞向自由的王国——哲学导论

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最一般的问题。

说到哲学,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复杂的感受,讨论的内容抽象晦涩,研究的问题也好像没有直接的用处,但神秘面纱背后的智慧与玄妙又显示出极大的魅力与吸引力。

说哲学百无一用并不冤枉。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Thales,约前624—前546年)因仰望星空而掉进了脚下的土坑。目击这一幕的女奴嘲笑他,哲学连地上的坑都看不见,还看什么宇宙?从关于泰勒斯趣事的这个传说中,可以得到两个隐喻:一是哲学无用。哲学无用的看法实际来源于对哲学之用的狭义的理解。哲学的确不像某门具体科学、具体专业,有专门之用,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都有专门之用。哲学是解决对世界一般规律的总体看法的,无专门的一技之用,但它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总体用处。因此不能说哲学无用。二是哲学太空。认为哲学“空”、“虚”的看法也是对哲学的偏见造成的。哲学虽然是高度抽象的学问,但哲学来源于现实、服从现实、服务现实。哲人不应该只是“仰望天空”,必须同时脚踏实地关注脚下,也就是关注现实,面对现实,深入实践,联系实际,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服务。

说哲学有神奇的力量更是事实。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中、美、苏三角关系有了新的转换。具有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以哲学的战略眼光观察世界大势,分析了中、美、苏三者之间的矛盾,看到了中美关系改善的可能性,通过乒乓外交打开了紧闭的中美关系的大门,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哲学智慧。1972年,毛泽东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Nixon,1913—1994年),两个大国的政治家在北京中南海菊香斋毛泽东书房破冰之旅的会面,毛泽东竟然是一句“我们只谈哲学,哲学谈好了,其他问题就解决了”。结果,毛泽东与尼克松谈哲学,哲学思维促成了“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关系缓和,建交遂成定局,《上海公报》正式签字,中美在隔绝了二十多年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构成了国际新格局。

一、为什么学哲学

伟人的风范与作为总会引起人们的效仿,尤其是当人们看到哲学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领导人陈云讲“学好哲学,终生受用”,这不仅是他自己的切身体会,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哲学的深刻认识。

现在大家都把这句话当作倡导学哲学的格言,但这只是他讲的一句话的后半句。为什么学好哲学可以终身受用呢?陈云也作了说明,就是他的前半句话“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是,陈云讲的“学习哲学”,就是特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结合学习中外哲学史、中外哲学家的著作与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

如果还想接着追问,为什么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呢?答案也很明确,因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了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人就可以从迷到悟,从糊涂变明白,甚至还能增进智慧,自然就是终身受用了。

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定会对世界形成自己的看法,也一定要形成对世界的看法。但是大千世界无穷无垠,错综复杂,何处才是入手处,又如何才能避免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表面不见实质的错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自发、零散、片段的世界观变得系统化,因为哲学本来就是系统化了的世界观。认识世界不能只看现象,还要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本质就是规律。各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解释的都只是自然和社会一个方面、一个领域、一个层面上的规律,而哲学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最普遍的规律。掌握了一般规律,既有助于认识特殊规律,更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当然,强调学哲学不是说其他领域的知识、其他的学科可以不学了,相反地许多有关的知识、学科都要认真学、刻苦学,不同的是有了哲学的根底,学其他知识会更有成效。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要做事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更是很大的事。做事就要讲究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事倍功半。如何才能掌握科学的方法呢?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当然哲学不能教会人们去治病、去酿酒、去盖房,哲学作为方法论提供的不是什么具体的技能、技术、手艺和方法,而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

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打底,就可以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金钱观、家庭观等,让人们成为一个内心向上、行为积极、对社会有益的人;领导干部还会形成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等,成为一个对党忠诚、为民奉献、严于律己的好干部。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打底,就可以认清历史大势,找准立场定位,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做历史的促进派,做人民的代言人,为人民干实事、做好事。

李瑞环是一位政治家,但他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对哲学也有深刻的感受:“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1]当这番话从一个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实践者口中说出的时候,相信他一定感受到了与陈云的心意相通,因为这番话其实就是对陈云那番话最好的注解。

也正因为如此,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都对学习哲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发动了哲学学习运动,带动全党大兴学习哲学的风气,通过学哲学来解决“我们共产党人眼力不够”的问题,解决领导干部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问题,解决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问题。2013年12月3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以哲学为主题进行了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无用之用,斯为大用,这就是哲学的品格;无为而无不为,这正是学习哲学的收获。

哲学事实上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保持着“亲密的接触”,时时刻刻、方方面面,没有须臾的分离,尽管人们可能还不知道或者说从来没有意识到。

那么,就让我们走向哲学、走进哲学,开始哲学之旅的探寻吧。

二、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一门学问?哲学是一项技能?哲学是一种境界?当我们走向哲学的时候,首先就要面对关于哲学的这一系列提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哲学的开始。

哲学的对象

不同的人会对哲学有不同的看法,故有人戏言有多少个哲学家就会有多少个关于哲学的定义。这话看起来已经说到头了,其实并不尽然。因为同一个哲学家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下对哲学的看法并不必然一致,甚至往往大相径庭。所以如果换青年朋友来说这句话,可能就成了:有N个哲学家就会有N+1个关于哲学的定义,甚至N的平方个哲学定义。

这些不同尽管彰显了哲学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却不能成为不给哲学下定义的借口。既然大家都在谈论哲学,在谈论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理解,这就说明大家还是存在共同的认知基础的,也就是说,可以给哲学下定义。

给哲学下定义之前,可以先谈谈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人都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世界观就是人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问题不在于你有没有一个世界观,而在于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就是说,世界观人人都有,没有你有我没有的不同,只有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某种世界观的支配之分。有人压根就没有听说过“世界观”三个字,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受某种世界观的支配。也就是说,有人是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有人是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比如,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Bethune,1890—1939年)就能自觉接受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指导。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伟光.新大众哲学:全2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