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历史发展的促进派——历史选择论

¥2.9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4-11

字      数: 1214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做历史发展的促进派——历史选择论

在历史面前,人不是无所作为的,人对历史是有选择性、有主观能动性的。但这种选择又是有条件的,要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来选择,这是历史选择论。

唯物史观肯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对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主体能动性,从而有一定的选择性。当然,过分夸大人的主观选择性,必然导致唯意志论,滑到唯心史观的泥坑。而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承认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性,必然导致历史宿命论。人的选择性是在一定客观条件限度内,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社会客观规律的必然趋势的主动选择。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决定论基础上的历史选择论。

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风云际会的近代中国

人是社会条件的产物。但是,这不等于说人在社会、自然面前是无所作为、完全被动的。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同时又是人的能动创造过程。人类社会就是在客观条件、历史际遇、时代大势以及人的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中前行的。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下,人们才可以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而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选择,顺应客观规律的行事,才能成功。

近代以来的中国,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无数有血性的先进的中国人苦苦找寻救国良方,探索拯救黎民于水火的道路。龚自珍(1792—1841年)、魏源(1794—1856年)等作为最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深感中国的积贫积弱、国势衰微、社会腐败、人才匮乏,主张中体西用,引进西方的器用技艺、坚船利炮,“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打破因循守旧、沉闷僵化的局面,呼唤人才辈出时代的来临。龚自珍曾在《己亥杂诗》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戊戌变法时期的风云人物康有为(1858—1927年)、梁启超(1873—1929年)、谭嗣同(1865—1898年)、严复(1854—1921年)等人,则力主启蒙与改良,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培养公民精神,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1866—1925年)提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走上了武装反清的暴力革命之路,于1911年10月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长达两百多年的专制统治。

辛亥革命之后,进步与保守、前进与倒退、革命与反革命、民族独立与民族压迫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仍然相当激烈。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为一个历史大事件,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又面临着两个中国之命运的生死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使中国走向了自由、民主、光明的社会主义征程。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伟光.新大众哲学:全2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