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中央维一统

¥8.8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10

字      数: 1993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要在中央维一统

一统既是先秦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当时的群学基本取向,更是秦灭六国的政治追求。墨子的“一同天下”、孟子的“天下定于一”、荀子的“一天下”、韩非子的“一匡天下”等为建立和维护“一统”提供了学理基础。

要实现一统,首先需要建立一统的政治统治,特别是“要在中央”的制度体系。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后世朝代虽有更迭,但各新王朝建立后对于大一统的追求却未有间断。群学提出了哪些主张及做法,是如何影响大一统的制度举措的?它对大一统的维护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本节对相关命题的制度化加以研究,以证明群学的制度化转向,深深影响了秦汉大一统制度的建立。

本节论述的“君权天授”“五德终始”“通天地人者为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及“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等命题的制度化,为一统的制度实践提供了遵循。“君权天授”制度化使大众能够认可皇帝定于一尊的权威,君权来自天意,由此稳固了君权的地位;“五德终始”将五行演化与王朝更替联系起来;“通天地人者为王”则是将上天、百姓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等贯通起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借助郡县制使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得以践行,密切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进而稳固了一统;“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通过对交通、文字、人伦等规范作出统一要求,以实现规范化管理,促进了社会融合。

(高和荣)

一 君权天授

“君权天授”通过对君王权力与天道之间关系的论证,以“封禅”作为君与天具体联系方式,交代了君王权力的来源,说明了君王的统治是“奉天承运”、合乎规律,其实质意义在于赋予君王的权力不可动摇,质疑君主权力就是倒行逆施、违背天理,由此把君权和天建立起有机联系:天子也就是君王接受了天的命令,须对天下进行有效的治理,而臣民则要遵从天子的治理。

(一)“君权天授”的出处

“君权天授”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1]意思是说,只有天子才能接受天的命令,天下人都接受天子的命令,国要接受君王的命令。

天有三种含义:一是物质之天。“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2],“天地者,万物之本,先祖之所出也。”[3]“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4]天是支配万物的主宰,是一切的本体性来源,是至高无上的。二是神性之天。“天者,百神之大君。事天不备,虽百神犹无益。”[5]天是众神的君主,如果事奉上天不周到,即使事奉众神再好也没有用,天是位于众神之上的神,这样在当时天就具备神圣性和神秘感。三是道德之天。“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6]天是仁爱的,不仅能够庇护万物还可以培育他们。

董仲舒肯定了天的至高无上性,把天作为一切的逻辑出发点。于是,“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7],“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8],“王道之三纲,可求之于天”[9],这样人伦和制度等都来自天,是天意的体现,这就为种种自然与社会现象提供合法性依据。万物由天所生,并顺从天的法则,在“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情况下,最终“法天以立道”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天”不能直接指挥和管理社会,唯一的办法是将权力授予现实的人,这个被“授命”的人就是君主。[10]天和君权之间是授受关系,“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11],“王者受命而后王”[12],新王必须接受了天命后才能称王,君主的权力不属于个人所有,王权转移的前提是天命的转移。“天以天下予尧、舜,尧、舜受命于天而王天下。”[13]这样,君权既有了合法性,又具备了神圣性,通过天达到了神化君权的目的,树立了君王的权威和获得了人们的敬畏。

天授命某人为王,但是天不能说话言意,人们怎么知道呢?办法就是天会降下祥瑞命符。“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书》曰:‘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此盖受命之符也。”[14]天授命某个人为王,会通过非人力的命符使其显得与众不同。董仲舒通过历史上舜、禹、汤、周文王等授命为王的命符来论证君权天授。“故天将授舜……祖锡姓为姚氏,至舜形体,大上而员首,而明有二童子……天将授禹,主地法夏而王,祖锡姓为姒氏,至禹生发于背,形体长……天将授汤,主天法质而王,祖锡姓为子氏。谓契母吞玄鸟卵生契,契生发于胸,性长于人伦……天将授文王,主地法文而王,祖锡姓姬氏。谓后稷母姜原履大人迹而生后稷,后稷长于邰土,播田五谷。”[15]舜、禹、汤、周文王在成王之前,天施“符”,使他们出生和相貌显出与众不同之处,而这些都是“天”有目的有意识的安排,使世人能够读懂“天意”。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景天魁,高和荣,王处辉,刘少杰,杨善民,邓万春,何健.中国社会学史.第二卷,群学制度化:全2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