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2.3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21-10

字      数: 703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说服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与说服的过程具有同构性。思政课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而教学中展现的难点是由思政课承载的理论体系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说服理论的中心途径和外周途径提供了破解思政课教学实践难点的理论依据。探索两种路径在思政课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将两种途径有效地结合,可以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说服理论;思政课;本质属性;教学难点;实践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特定时间、空间场域下教育主体向教育客体传递知识信息、引导价值取向、塑造精神世界,从而促进教育客体的思想认识与所传递的价值要求不断趋于一致,最终接受、内化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过程。这一过程所内含的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互动逻辑与说服理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同构性,因此,可以从说服理论的视角来解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过程,使我们能够更为清晰地看到这一过程中各变量和要素之间的互动形式与互动机制,在实践层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和实践难点

“谁对谁说了什么”,被视为现代说服研究的三要素。卡尔·霍夫兰团队关于说服的研究具有较为经典的意义。他认为说服过程由信源、信息本身和受众三个部分组成,并对三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用以科学地解释说服的基本过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方式对说服结果的影响。从实际的生活实践来看,说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可接受性是这一过程的唯一目标。对于思政课而言,其目的也是要求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的思想体系和价值取向,它可以被看作一种特定思想观念和价值诉求的说服过程。因此,从这一特定思想观念的本质属性出发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是运用说服理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宗礼,马俊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9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