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学科研究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5.5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7-05

字      数: 1084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在跨学科研究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只要是有益于公众的需要,就奉献我的学识、经验、智慧和辛劳,个人的荣辱无所萦怀。这就是我为人、处世、治学所遵循的原则。

治学的道路,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50余年的思想砥砺,经历人生坎坷,昔日热血青年,而今华发苍颜。但是,我并没有后悔当年在懵懵懂懂中选择的这条道路。

在高中学习期间,我对理科和文科都有浓厚的兴趣,各科成绩都是优秀。高三时,我哥哥所在的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学习哲学,使我接触到了《辩证唯物论》方面的书籍,特别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它们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当时想,哲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恰好可以满足我对理科和文科的广泛兴趣。就是这种幼稚的想法,我选择了报考大学哲学专业的志愿。

1957年我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在大学五年的学习期间,虽然当时没有细分专业方向,但我的兴趣侧重于自然科学哲学方向。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主任、讲授物理学课程的林万和教授,给予了我热情的指导,我们的师生友谊一直保持到先生逝世。

1962年,我考取了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招收的自然辩证法专业四年制研究生,导师为于光远和龚育之教授。根据自己的志愿和导师的安排,我开始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并确定了物理学哲学的研究方向。这是导师培养跨学科人才的一种尝试。于光远老师平易近人的民主作风、热情奔放的性格、广博的学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以及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一直深深地影响我从事科学哲学的研究工作。这种追求真理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奋然前行。龚育之老师的严谨作风、思维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对问题的提炼和概括能力,使我受益匪浅。时任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组组长的孙小礼老师,对我的帮助也很大。导师不仅在业务上精心指导,而且在政治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热情帮助,指导我们参加学术活动、参观内部科学成果展览,带领我们去工厂和农村考察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等。言传身教,深厚的师生之谊一直保持至今。导师要求我要同物理系的学生一样,实验课和习题课都要参加。在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习,使我受到严格地数学和物理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具备了较好的科学素养,并同物理系的师生至今一直保持友谊和业务上的联系,对我从事跨学科研究帮助很大。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周溯源,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卷、文哲学部卷:全2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