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勤不倦三十载 矢志不渝铸鸿篇

¥5.1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7-05

字      数: 1015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精勤不倦三十载 矢志不渝铸鸿篇

2009年12月26日,“弘扬中华文化与推进中医药发展理论研讨会暨中医影响世界论坛第二次会议”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会议闭幕之际,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制定〈中医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倡议》,标志着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过程中,我国的“中医药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已提到日程上了。追根溯源,这个倡议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延伸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作为该工程的首席专家罗希文,其个人的经历也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踏上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传播之路

1945年,罗希文出生于北京。1964—1968年就读于北京外贸学院(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贸英语专业。1968年大学毕业后,在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分配到天津外贸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工作,担任对外贸易谈判翻译。

“文化大革命”期间,罗希文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目睹了现代医学遇到的问题,一些被宣判为“不可医治”的疑难重症患者,被中医药治愈或延缓生命,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他从中看到了中医药的伟大,开始萌发了学习和研究中医的强烈意愿。于是他开始一边研究古汉语,一边广泛地阅览中医药学典籍,特别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期间,从《参考消息》上得知美国掀起了“针灸热”,再加上后来不断得知的点点滴滴有关中医药在国外的信息,特别是在翻译阐释中医药的原理时缺乏准确度,错误百出,罗希文觉得自己可以利用英文专业的便利来翻译中医典籍,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准确认识到中医药的原理和重要性,让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应该是自己的一份责任。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中医学界许多人士的认同和支持。他拜了20世纪初期“伤寒”大家陈慎吾大师的弟子及其他业界人士为师,开始系统地学习和研读中医理论及中医典籍。他一边继续从事外贸英语谈判员的工作,以巩固自己的英语,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研究中医典籍,转眼就是十几年。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周溯源,赵剑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卷、文哲学部卷:全2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