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5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4

字      数: 570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从当前的国际环境看,话语体系构建的语境较为复杂。这种复杂既有世界格局不断变化所造成的环境变化,又由中国当前所处新阶段转型期的各种问题所决定。中国内部正面临新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既有类似西方的快速工业化、市场化与城市化等过程,又有基于自身的文化传统而生成的独特的现代性内核”[1]。面临此种内外环境所构成的复杂交织的话语语境,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难题之一。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辩证地去看待所存在的问题,作为难题的话语语境,也可以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的“利器”。只要把握住话语语境的“变”与“不变”,便能游刃有余地利用其优势之处。世界格局深刻变化,但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事实没有变;中国虽处于新的转型阶段,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中国的文化、历史和制度依旧没有变。由此可知,“不变”的语境要素,才是决定话语体系构建的关键。

从传播角度来讲,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路径是与各国实践相结合的,是一种国别化、民族化的路径。进入21世纪,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话语体系的研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别、民族的维度上,而应该要有一个全球的思维,这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管如何“特色”,也是社会主义的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特色也在“中国特色”中展示。它的“特色”在两个地方彰显:一是通过跟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之下形成的“僵化”的话语、话语群及其体系化的理论进行区别,来彰显“特色”。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话语群跟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话语相区别,是在这个意义上来彰显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话语的“特色”。因此,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就涉及一般性和普遍性的关系。新时代在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之中就要坚持一元指导和多样并存相统一、形式建设和内容建设相统一、主体性和公共性相统一、历史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原则。

一 坚持一元指导和多样并存相统一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郝苏君.文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