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平等概念的推进历程与内在逻辑

¥5.75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5

字      数: 1174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马克思平等概念的推进历程与内在逻辑

综观马克思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他对平等概念的探究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根据其推进平等概念研究的历程和内在逻辑,可以将马克思对平等概念的讨论划分为五个层次:在《莱茵报》时期,面对普鲁士专制政府对等级原则和贵族特权的维护,马克思强调权利的平等的重要性;及至克罗茨纳赫和《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意识到,在以平等的权利为核心的政治平等的背后隐藏着深层的社会不平等,而且重要的是,相较于政治平等而言,社会不平等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在确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以它为指导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马克思对平等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使其认识到,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无论是政治平等,还是社会平等,在其更深层的根源上都是物质关系和阶级利益的表现;以对平等的更深层物质关系根源的揭示为基础,马克思又在其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对这种物质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和具体的讨论,进而全面澄清了平等根源的深层结构;最后,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平等悖论的基础之上,马克思考察了共产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平等悖论的扬弃。

一 《莱茵报》时期:权利的平等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平等问题的关注与他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讨论紧密相关。从1842年年初开始,马克思密切关注社会的时事政治问题,并直接参与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涉及普鲁士的封建专制制度、新闻出版自由、书报检查制度、法律制度、区乡制度改革等。在讨论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对平等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言外之意,马克思在这个时期对平等问题的讨论与这些现实政治问题直接相关。

1842年2月,马克思写作了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平等”一词最早就出现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在文中批判了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的反动本质,指出它“取消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1],转而维护统治者的特权和利益。因此,马克思要求废除书报检查令,以从根本上整治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

马克思从1842年5月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在1842年10月担任该报的主编。受马克思的影响,《莱茵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发声,日益具有革命民主主义倾向。然而,《莱茵报》的影响越大,越能引起普鲁士政府的恐慌。在这样的情况下,《莱茵报》于1843年4月1日被查封。在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为《莱茵报》撰写了很多政论文章,而且在这些文章中不乏对平等问题的关注。

纵观马克思发表在《莱茵报》上的文章,我们发现,马克思对平等问题和平等概念的讨论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的第一篇论文《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和《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中,马克思强调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在《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中,马克思强调所有公民在新闻出版自由问题上拥有平等的权利。他将新闻出版自由与个人的特权和人民的平等的权利相联系,认为新闻出版自由不是某些人的特权,恰恰相反,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一类公民的权利都不应当比另一类公民多”[2]。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中,马克思揭示了“自由报刊”在维护平等的公民权利方面的积极作用。在他看来,摩泽尔河岸地区的贫困状况不仅反映了“管理工作的贫困状况”,也体现了“现实和管理原则之间的矛盾[3]。为了解决管理机构以及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需要“自由报刊”发挥积极作用。在自由报刊上,管理机构和被管理者“在平等的公民权利范围内”[4]进行对彼此原则和要求的批评。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司晓静.马克思平等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