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价值·信仰

¥5.83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4

字      数: 1550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道德·价值·信仰

阳明学的诠释永远是一个“当下”诠释。当代话语言说中的阳明学就是广义的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新阳明学”,这自然涉及文化语境和文化生成的问题。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而言,根据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呈现样态,当代文化语境可以概分为学术话语语境、政治话语语境和生活话语语境三个领域。从文化生成的角度而言,每一种语境对文化的塑造是具有倾向性的,抑或说,语境对文化的生成是有诉求的,这是从语境的角度看文化生成。如果从文化自身的角度出发,文化生成即是文化的意义言说,它要表达的正是语境的诉求。在此意义上,文化语境和文化生成具有相互建构的作用,文化语境形塑了具有特定特征的文化,文化的特性强化了特定领域的文化语境。阳明学在当代不同领域语境的诠释中呈现出不同的意义言说,在学术话语语境、政治话语语境和生活话语语境中分别呈现出道德、价值、信仰三个向度,这三个向度正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然而又隐而不显,亟待探讨的理论内含。从阳明学的内含出发,这三个向度具体呈现为三种良知话语结构图式。

一 道德向度:学术话语语境中的良知图式

学术话语语境是个宽泛的概念,它有相对的内涵和外延。这里主要讨论哲学学术话语语境,即学术界以文本为基础、以形上哲理思辨研究为内容、以历史上的思想理论为资源的研究语境。作为泛称的“学术界”在具体存在样态中是有空间界限的,这就造成了学术话语语境具有一般普遍性和区域个体性的特征。当代中国哲学学术话语的言说方式受到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双重影响,因此,良知的话语结构图式是不同于古代传统哲学的,但也不完全等同于西学的哲学范畴。在孟子看来,良知是不学而知的,故它不属于认识论、知识论的范畴,而是属于修养论的范畴,具有内在的价值属性。这种内在的价值属性体现为价值观念或价值原则,它是道德意识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因此,在中国哲学的学术话语语境中,良知话语结构图式是侧重于道德向度的。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整体上呈现为伦理学形态,其实,“伦理”一词在中国是西学东渐以后才出现的。而“道德”一词则是中国哲学中古已有之的,如老子的《道德经》,“道”与“德”本是两个概念,“道”指普遍的法则或存在的根据,如“天道”等,具有本体论或形上的意味;“德”指“道”在现实中的具体化,即道所指的普遍原则或存在根据在实践中得到了具体的规范或规定性。因此,“道”与“德”虽具有形上与形下之别,但在本质上二者是一致的。故在后世的中国哲学中,“道”与“德”是连用的,体现了中国传统“体用不二”的逻辑思维。如“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记·曲礼上》),“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劝学》)。道德关于礼,一般而言,礼是道德规范的体现,但严格说,礼是德的体现,其本质是道。可见,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德”一词的内涵是很丰富的,那么,“伦理”一词与其相契之处在哪里呢?在西方哲学的语境中,道德与伦理是具有不同含义的概念,代表性的哲学家有康德、黑格尔等。二者之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道德的内涵包括权利学说和德性学说,而伦理学的讨论对象仅为德性学说;第二,在康德那里,道德所包含的权利和德性都指向应然,具有形上意义,而在黑格尔那里,伦理学所讨论的德性更多地关注现实之维。

可以看到,中西方哲学语境虽有不同,但道德一词包含着形上(理想之维、应然)和形下(现实之维、实然)两个层面是一致的,当代语境中的伦理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德”之“德”的一面。同时,在内在观念上,中西方语境中的“道德”也有一定的一致性。中国传统哲学的“道德”之“道”具有生而有之的天赋意义,所谓天赋,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既然是天赋,无论其内涵,落实于人,就是具有形上根据的价值或权利;另一方面,作为形上的天道,其内涵是至善的,所以落实于人的德性也是善的。前者和康德之道德的权利观念是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的,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天赋的权利肯定了每一个人都有内在的存在价值,表现为一种价值原则。后者和西方哲学语境中道德的德性学说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理”的理想之善和“德”的现实之善及二者的统一与西方语境中德性的理想之维与现实之维及二者的统一可以做到一定的呼应。在当代中西方哲学融合的话语语境中,这体现为一种相对一致的道德观念,即人之为人和人应得到尊重的根据。道德的价值原则由个人走向社会整体,最终体现为政治、制度、法律等的内在根据,这一点后文另有论述,资不赘述。德性指向人的存在,道德之至善则与人的本真意义上的存在相关,因此,道德在本质上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这种存在方式与价值、境界(信仰)密切相关。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陆永胜.道德·价值·信仰[C]//张志强,刘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泰州市人民政府.泰州学派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