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弑父·青春·欲望:80年代文化众象的情态表征——以张楚的摇滚乐代表作《姐姐》为切入点
在峡谷的阴影下,他吹口哨吆唤他们。一个又一个夜晚,我把灵魂的青春献给了他。祝你一路平安。好猎手。[1]
——题记
20世纪80年代末期,摇滚乐歌手张楚以一首《姐姐》迅速蜚声摇滚乐坛,并为众多的摇滚乐歌迷所铭记。直至今天,这首《姐姐》依然像“中国摇滚乐之父”崔健的代表作《一无所有》一样,成为永远的经典。就这首歌曲的内容来说,它反复在表达一种诉求:“带我回家、我想回家。”可见,这首乐曲表达了一个离家出走的流浪者在外漂泊后内心的孤寂与苦闷,他在呼唤一个可以“带他回家”的人,这个人,“他”称之为“姐姐”。至于“姐姐”是谁,是一个实指的对象,与这个流浪者具有血缘关系的“姐姐”?抑或一个具体的被称为“姐姐”的长于流浪者本人的“女孩\女人”?还是仅仅对一个虚设的女性对象的概称?实际上,就歌曲本身而言,我们没有必要过多追究这个被呼唤者—蛭颐鞘潜徽馐赘璧那樾魉卸艺庵智樾鞲嗟氖窃从谀歉瞿甏奶囟ɡ贩瘴А6莸笔钡那桌呓彩觯涸?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某个上午,张楚穿着破烂的衬衫,坐在(北)师大的讲台上,第一次唱了他那首著名的《姐姐》。当时张楚对教室里的人说:“这首歌,是我刚写好的,送给我的姐姐们。”[2]
一
仅就时代而言,“80年代”,曾一度成为一个被无论怎么放大都不为过的特殊年代。人们为这个年代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如自由、平等、民主、开放、理想、追求、光明等,就像一位文化评论者李菁所说:“80年代初,刚刚恢复高考,百废待兴,确实是一个充满理想、充满激情的年代。那时唱的歌也都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青春啊青春’,整个社会洋溢着一股朝气蓬勃的感觉。”[3]又如《新周刊》在2005年某一期上“回忆20世纪80年代”时,稿件的采编者和受访者对于“20世纪80年代”达成的一种默契,一位撰文者马军驰甚至说道:“每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当事人在面对我们今天的采访时,都对那个年代给予了类似‘梦想的时代,人人都憧憬未来。充满希望,怀有激情’的评语。”[4]从历史的今天来看,20世纪80年代确实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代,它将中国从一种强烈的政治化氛围与“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中拯救出来,并且赋予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一种开放与改革的“大视野”[5],尤其是在以往文化领域实施的政治路线与强硬的政治命令宣告终结,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开始被激活之后。所以,在近十多年的“80年代怀旧热”中,更多地聚集了一帮思想文化领域的学者。当然,那些曾经下乡的知识青年因为中国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的那场变革,如今已经成为政界要员、商业精英、大学教授、知名学者、著名文艺家、影像媒体的掌舵者等,20世纪80年代改变了这批生于20世纪60年代人的生活与命运,在他们集体性的怀旧与诗意的“青春还乡”情绪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无疑彻底成为一个“被理想化的年代”。关于这一点,我们只需找来一些记述20世纪80年代的访谈录、纪实影像、学术编著材料就会得到证实。
相关推荐
-
[1] 《九月》:中国当代情感结构的“诗”“歌”表征
-
[2] 从“地方”到“中国”:当代中国情感结构的听觉表征——以华阴老腔为考察中心
-
[3] 当代诗人笔下的都市广州
-
[4]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地理特征和接受过程——以先锋文学为例
-
[5] “80后”的诞生与大众文化的渗透——反思“新概念”作文大赛
其他推荐
-
图书 文化研究.第52辑
作者:陶东风 周宪
图书 文化研究.第52辑
-
2
图书 文化研究.第54辑
作者:陶东风 周宪
图书 文化研究.第54辑
-
3
图书 广府文化.第4辑
作者:纪德君 曾大兴
图书 广府文化.第4辑
-
4
图书 广府文化.第5辑
作者:纪德君 曾大兴
图书 广府文化.第5辑
-
5
图书 广府文化(第6辑)
作者:纪德君 曾大兴
图书 广府文化(第6辑)
-
6
图书 广府文化.第9辑
作者:纪德君 曾大兴 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
图书 广府文化.第9辑
-
7
图书 广府文化.第11辑
作者:纪德君 曾大兴
图书 广府文化.第11辑
-
8
图书 广府文化.第10辑
作者:纪德君 曾大兴 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 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
图书 广府文化.第10辑
-
9
图书 文化研究.总第55辑
作者:周宪 陶东风
图书 文化研究.总第55辑
-
10
图书 文化研究.总第53辑
作者:周宪 陶东风 周计武 胡疆锋 刘毅
图书 文化研究.总第53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