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表演艺术旅游发展研究

¥4.7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6

字      数: 1505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北京表演艺术旅游发展研究

一 北京表演艺术旅游发展现状

(一)表演艺术旅游概述

表演艺术旅游(Lively Art Tourism)是以剧场、广场、街巷、村落、文化遗产景区、现代人造景区和自然景区等作为活动场所,利用本地优秀的民族、宗教、历史和民俗等文化资源,积极创作并有效开发具有本国、本地或本民族、本族群特色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武术等舞台及实景表演艺术产品,并依此广泛吸引大众游客而形成的文化旅游活动与现象。

表演艺术旅游是文化旅游发展到较高阶段时的大众旅游活动与现象,表演艺术旅游产品(Lively Art Tourism Product)则是文化旅游发展到较高阶段后,服务于本地居民的传统舞台及现场表演艺术产品向大众游客消费的舞台及实景表演艺术产品转型的结果。在表演艺术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游客对表演艺术旅游产品的感知体验,往往以视听感官基础上产生的思想情感体验或心灵体验为主。[1]

因此,表演艺术旅游和表演艺术旅游产品均属于非物质文化旅游或精神文化旅游范畴。

表演艺术旅游的诞生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其活动与产品原型,可以追溯到前大众旅游时期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19世纪末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铁路、公路、航海及航空等现代交通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大众旅游也随之在发达国家与地区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中叶以来,以精神文化旅游为主的表演艺术旅游,开始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世界城市中兴起,尤其拥有悠久舞台表演艺术历史和雄厚发展基础的伦敦与纽约两大世界城市,越来越凸显出其表演艺术旅游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实力,随即形成了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两大世界表演艺术旅游中心。与此同时,自20世纪50年代中叶起,随着美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动画电影为主导产业的美国沃尔特·迪士尼公司,在加州推出了第一个融休闲娱乐艺术表演、娱乐探险、度假酒店和迪士尼小镇为一体的迪士尼休闲娱乐度假区,随后又分别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及20年代,迅速将这种融休闲娱乐艺术表演和各种休闲活动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模式扩展到美国奥兰多、法国巴黎、日本东京、中国香港及中国上海。

我国的当代表演艺术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1980年北京杂技团在北京大栅栏的“庆乐大戏院”为海内外游客上演古老的中国杂技为标志。20世纪90年代起,国粹京剧和地方戏剧及曲艺等表演艺术,作为新兴文化旅游产品开始在北京和旅游发达省份纷纷与游客见面。这一时期,以娱乐为特征的大型表演艺术旅游产品,开始在深圳华侨城和浙江杭州宋城等国内著名主题公园崛起并取得成功。[2]进入21世纪以来,融合高技术与山水实景为一体的“印象系列”表演艺术旅游产品及众多充分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剧场舞台表演艺术旅游产品,在我国许多著名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普遍出现并获得巨大成功。[3]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表演艺术旅游活动及产品的术语界定问题,国内至今尚未达成认识上的统一。文化和旅游局等官方机构的正式文件及新近学术研究中,通俗地将表演艺术旅游产品称之为“旅游演出”。[4]较早期的国内学术研究中,学者们将表演艺术旅游产品称之为“景区文娱表演”和“旅游表演”[5],之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学术界则多用“旅游演艺”一词代指表演艺术旅游产品[6]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董恒年,张远索.北京表演艺术旅游发展研究[C]//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学研究报告.201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