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寻迹:丽江迎仙楼与木氏土司吕祖信仰

¥4.6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7

字      数: 1326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诗中寻迹:丽江迎仙楼与木氏土司吕祖信仰[1]

摘要:丽江迎仙楼是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崇奉道教的重要证据之一,也是道教在纳西族地区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表现。然而囿于方志记载简略,学界一直未能展开研究。幸运的是,在木氏土司及时人诗文作品中有大量关于迎仙楼及其相关信息的记载,为研究迎仙楼及木氏土司的道教信仰提供了宝贵资料。通过梳理可知,迎仙楼既是木公在玉龙书院内修建的吕祖道场,也是木氏土司修建的第一所具有家族性质的崇道场所。受其影响,吕祖信仰得以在木氏土司家族内部传播,并以迎仙楼为中心逐渐向外发展,盛极一时。

迎仙楼,位于“白沙里”[2],今丽江市白沙镇,明代纳西族土司木公于嘉靖年间(1522—1566)修建,历经木公、木高、木东、木旺、木青、木增六代土司,至明末清初仍矗立于雪山南麓。迎仙楼是木公修道迎仙、交友会客之地,在其信仰世界与精神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后数代土司的精心维护,既反映了他们对先祖的崇敬,又集中体现了木氏土司家族对道教的尊崇,且呈现出家族信道、世代承袭的特点。

迎仙楼既是研究木氏土司与道教关系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很多纳西学者判定道教传入丽江纳西族地区的重要佐证。[3]然而,方志对于迎仙楼的记载极为简略,未能引起学界重视,相关研究亦未能展开。幸运的是,在木氏土司及时人诗文作品中有大量关于迎仙楼的记载,木公土司诗文集《仙楼琼华》更以迎仙楼命名[4],这些都是认识迎仙楼与木氏土司宗教信仰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木氏土司及时人诗文作品的挖掘与研究,试图在诗文中探寻迎仙楼的历史痕迹,进而讨论木氏土司家族的信仰世界与精神生活。

一 迎仙楼之所在

明代以前,丽江纳西族鲜有崇佛信道者。入明以后,受国家政治、军事、文化、教育诸因素的影响,道教开始在木氏土司家族传播和发展。[5]据现存文献来看,受道教影响最深者为木公(1494—1553),纳西名阿秋阿公,字恕卿,号雪山,又号万松,嘉靖六年(1527)任丽江军民府知府。木公是木氏土司文化成就最高者,与张含(号禺山)、左文臣(号黄山)并称“三山”。他尊道崇德,奉道至诚,精研道教修炼之术,沉迷道教神仙世界,留下了大量与道教相关的诗词;于宅前建园隐居,在迎仙楼开怀畅饮,蓄养鹤雁猿鹿等仙灵,生活旨趣中蕴含着浓厚的道教意境。在道教神仙信仰的影响下,木公于隐居修行之地修建迎仙楼以备神仙降临,并以迎仙楼为中心形成了具有家族性质的道教信仰空间。

相较于清晰的佛教信仰空间[6],木氏土司家族的道教信仰空间至今仍是模糊的,甚至有学者质疑木氏土司家族是否存在道教信仰。因此,探寻和确定迎仙楼的具体位置,对于认识和了解木公乃至木氏土司家族的道教信仰空间至关重要。虽然,方志记载极为简略,但是木氏土司及明人诗文中有关于迎仙楼方位与周边环境的记载。杨慎《雪山歌》开篇即言:“君不见雪山玉立天西头,使君新起迎仙楼。”[7]木公《次中溪韵》云,“高楼漫倚三危峰”[8],三危指玉龙雪山。《丽江府志略》“古迹·三危”条载,杨慎认为“三危必在丽江地,以玉龙山当之”[9]。清人孙似茗《雪山赋》亦有“亘三危兮络绎”[10]之语。木公《雪楼》云:“百丈棱层云母耀,三危咫尺水晶莹。”文末注:“三危,乃玉龙山也,《南皋子集》详矣。”[11]迎仙楼背倚玉龙雪山,位于白沙里,而白沙里在雪山南麓,因而迎仙楼建于玉龙雪山南麓。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娜.诗中寻迹:丽江迎仙楼与木氏土司吕祖信仰9688203[C]//徐小跃.东方哲学与文化.第八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