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关乎国家的民族政治学[1]
编者按:民族这一概念虽然备受学者和大众关注,但其概念和含义却往往被误用。什么是民族?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和作为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从梁启超与章太炎的民族主义之辩起,民族就成为中国问题研究不可绕开的重点。在民族国家作为国家基本形态和国际体系基本单元的今天,全球化的现实、认同政治的兴起、文明冲突的加剧都在冲击着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我国民族政治学奠基人周平教授提出构建国族,让中华民族来一次新的自觉。本期专访对话知名政治学学者周平教授,从政治学视角分析民族问题,力图为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国族构建提供学理性思考,为全球政治学人提供思想养分与学习启示。
政治学人:周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政治学人的邀请!作为民族政治学这一领域的开拓者,您一直深耕于民族政治问题研究,是怎样的契机和经历推动您选择了民族政治学的研究?您所在的云南大学作为民族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重镇,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学研究传统?
周平: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及其导致的一批民族国家的出现,引发了世界范围具有深远影响的民族主义浪潮,民族问题因此而凸显为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与此同时,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引起的社会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国内民族关系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日渐突出。国外在族际关系问题上具有广泛影响的观念和理论也大量进入国内。在此背景下,与民族有关的问题和矛盾受到广泛关注,既有的知识、理论和思维方式在解释和应对这些新的现象、新问题时则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我原本一直关注政治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但是,由时代所凸显的与民族有关的现实和认知方面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也许是身居边疆多民族地区对此类问题有着更多一些的学术敏感吧。
的确,民族有着突出的政治属性,民族问题本质上就是政治问题。但当时我国社会科学领域,从政治学角度对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进行的理论阐释几乎付之阙如,政治学既有知识体系中对民族问题论述的情况也是如此。这样的现实激发了一个青年政治学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责任感,于是我便形成了一个简单的想法:我既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有责任从政治学的角度进行回应。于是,我便走上了民族政治学研究之路。
相关推荐
-
[1] 民族政治学的理论体系
-
[2] 我与田野政治学的缘分
-
[3] 从政治学博士论文看我国政治学研究之取向
-
[4] 政治学研究年度梳理
-
[5] 重构政治学的时空感
其他推荐
-
图书 政治学前沿.第1辑
作者:庞金友
图书 政治学前沿.第1辑
-
2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20
作者:杨海蛟 杨弘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20
-
3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19
作者:杨海蛟 杨弘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19
-
4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21
作者:杨海蛟 杨弘 张等文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21
-
5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22
作者:杨弘 张等文 杨海蛟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22
-
6
图书 政治学评论.2024年.第2辑
作者:佟德志
图书 政治学评论.2024年.第2辑
-
7
图书 政治学评论.2023年.第1辑
作者:佟德志
图书 政治学评论.2023年.第1辑
-
8
图书 政治学评论.2023年.第2辑
作者:佟德志
图书 政治学评论.2023年.第2辑
-
9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16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16
-
10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17
作者:杨海蛟 杨弘
图书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