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和休谟论归纳问题

¥2.2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4-01

字      数: 693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 维特根斯坦和休谟论归纳问题

在我的第一个例子中我将休谟视为维特根斯坦的对话者,然而休谟是一个思想丰富且具有多方面洞见的哲学家,因而在我将他视为对话者时我考虑的只是他的一个方面。

休谟:我想要知道“那种根据之本质”,这种根据为我们保证任一归纳结论。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所有的归纳结论都建基于“将来会与过去保持一致这一预先假定”。然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归纳结论;因而我们难道不是掉进了循环之中吗?

维特根斯坦:如果有人说关于过去的信息无法使其确信某事将在未来发生,我不理解他。(《哲学研究》§ 481)

休谟:自然他会被确信,信息也自然会组建我们称之为“好的根据”的东西。我想要知道的是:是什么使得它成为好的根据。

维特根斯坦:“如此你想要被告知什么呢?如果你说这些不是根据,那么你就定然能够说出对于我们的假定而言我们有权利将其视为根据时所依据的背景是什么。”(《哲学研究》§ 481)如果它们自身不是充足的,那么你需要更多的什么?此时是否错失了什么东西?

休谟:如果事情是这样:类似结果的东西经常跟随类似原因的东西,自然是齐一的,将来与过去是保持一致的,那么,我们过去的经验能够证明一个归纳结论并使我们有权利来相信它。然而像我说过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能够信赖归纳以便能够建立我们能够信赖归纳所需要的东西。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英)伊尔哈姆·迪尔曼,李国山,沈学甫.维特根斯坦的哥白尼革命:语言唯心论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