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作品发展逻辑可视化呈现

¥3.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2

字      数: 501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西方音乐作品发展逻辑可视化呈现

一 音乐语言的更新

音乐作品可视化呈现,使作品产生新的表现要素,音乐语言更新,这些新的要素或多或少都会与之前传统音乐要素如旋律线、动机、织体、和声、调性、乐汇、乐句等因素有所关联。音乐要素以新的表现方式组合成个性化的层次线条,音乐作品整体结构以图形化模式呈现,实现了可视化的表达。

(一)核心音与非核心音

以线条化模式出现,出现频率较高或时间较强或在强拍上强调出现的音即可判断其为核心音,常为调式主属音或和弦音。而其他不具备以上特点,以过渡、装饰性的、较弱位置上出现的音称为非核心音。非核心音可以分为经过音、辅助音、回音、自由音等。经过音呈现为连续三四个同向短线;辅助音呈现为凹(下辅音)凸(上辅音)形;回音呈现为围绕核心音上下流动,振幅较小;自由音呈现为连续使用大量非核心音以较短时值进行组合。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十八首第一乐章主题(图2-27)中核心音F音在主要节拍位置频繁出现,核心性表现突出。第五小节由F音为起点,形成小二度级进上行,于第七小节再次回归。整个主题旋律围绕着F音作上下进行,核心位置凸显。其他音则为非核心音。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辉,孙洋.高维视域下的乐谱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