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与思考: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云浮经验

¥2.4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10

字      数: 1098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七章 总结与思考: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云浮经验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发生在基层社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反复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1]。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部署,为新时代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创新,呼应好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化解风险,不断夯实国家治理根基。当前,湖北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深化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路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共同缔造”发源于云浮,云浮探索对于湖北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及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共同缔造:云浮探索的核心要义

“共同缔造”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探索。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秩序和活力有机统一。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在乡村建设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协商民主制度。而基层群众自治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众社会参与机制,同时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构建的一个最重要、最基础的支撑和依托。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在乡村建设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4]

共同缔造最初产生于广东云浮的农村社会建设。云浮位于广东北部山区,经济欠发达,社会建设滞后。云浮市委提出“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推动社会建设。之后,这一理念在福建厦门成熟,明确提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在“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基础上增加了“共评”。之后,在沈阳进一步实践,提出了“幸福沈阳共同缔造”。再后来成为住建部推动人居环境改善的一种理念,实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完整的理念和方法,这就是“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共同缔造回应了时代之问,破解了时代性的治理难题。经验出自地方,经验解决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经验具有广泛推行的价值。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这五个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在“共谋”时,尊重群众的想法,群众就更愿意参与进来,更加积极地参与“共建”“共管”“共评”,更好地珍惜和“共享”成果。在“共建”“共管”“共评”中,不是要等到“共建”完成了再让群众“共管”“共评”,而要在“共建”过程中就让群众管、群众评,这样能让“共建”更有力。“共享”,不仅仅是享受最终成果,而是要让群众在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之中。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任路,冯晨晨.以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云浮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