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列子》的“梦”论与生命哲学
【内容摘要】《列子》中关于“梦”观点沿袭前人的经验观察,进而上升至生命哲学的思考。“梦”和“觉”本相对,尽管两者分属异域时空,却均能呈现人类共通的生命形态与体验。这就导致了对于梦觉的判断会出现混乱不清、难以断定的情况,《列子》中的“蕉鹿梦”寓言便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对于“梦”的分类、探讨并延伸出哲学思考,列子最终为了凸显人类认知不可避免的局限,通过其宇宙论观照世间,意欲表现一种戛戛独造的生命哲学取向,引出道家的“真人”理想境界。
“梦”无疑是一种奇妙、深邃的生命活动。人常在醒觉时回顾梦的内容,且又得以在品味梦境时裨增智慧。弗洛伊德曾说:“古人都以为梦有重大的意义和实际的价值,他们都从梦里寻求将来的预兆。”[1](p.59)东海西海,心有同然。中国古人对于“梦”也有着近乎庄严的态度,且试图探索“梦”在认识、指导人生实际上的功用。殷、周二朝,皆以占卜为制定国家大计的先导。殷商以占龟为主,而占梦为占龟的其中一项内容;周朝则以占龟、占易、占梦并行,《汉书艺文志·杂占》有载:“《易》曰:‘占事知来。’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2](p.282)众人占卜,各行其说,所以以梦为最终标准,周朝为此还专设一官职。而占梦的目的,在于以此观国家社会之得失吉凶。按《左传》所述,史官的职责就有载录君主做梦的内容这一项[3](p.25),如《黄帝内经》《周礼》等古籍,则多论及“梦”与人的身心状态之间的联系。贾谊《新书》还曾记载古代匈奴“梦中许人,觉而不背其信”[4](p.124)的风俗习惯。种种古籍记载,皆能看出中国古人意识到并肯认做梦与清醒之间有呼应关系,并由此在古代政治学、医学、心理学等领域延伸出相关的讨论,演化出独到的生命哲学见解。
较早借“梦”的体验推升至生命哲学思考的,当属道家。《庄子》“晓梦迷蝶”的故事近乎人所共知,庄子凭借此梦境领会悟道之机。与《庄子》在义理上多有合辙之处的《列子》,在论梦方面也不遑多让。王国维便曾说:“列子于‘梦’之现象具有一种超卓之见解。”[5](p,165)《列子》述梦,大抵出现在《黄帝》《周穆王》二篇章,其中既有对先人论梦的剔抉与缵述,又能取精用宏,自出机杼,上升为哲学意义上的覃思。且是书与《庄子》相类,善用奇崛的寓言,引物连类,以默示闳意眇指。本文之旨,在探讨《列子》关于“梦”的理论,并在之后以奇矫变幻的“蕉鹿梦”作为着重探讨的寓言故事,以期在理事相合处,窥测《列子》如何借助“梦”来表达关于生命的哲理。
一 《列子》的“梦”理论
所谓“梦”者,往往与“觉”对举,两者分别依附于不同的境域,进而呈现出迥异的性质。在生理上,“梦”与“觉”分别是“寐”之时与“寤”之时的显著特征,如《说文》有言:“寤,寐觉而有信曰寤。”“觉,寤也。”[6](pp.150,176)人在昼日非睡眠时便为醒觉的状态,而与此相反,进入睡眠状态便容易做梦。《荀子·解蔽》言“卧则梦”[7](p.396),就表达了这种人类生命活动的常态。观《列子》的论述,亦是以梦觉相对,举而论之:
相关推荐
-
[1] “活”性与生命:梁漱溟生命哲学特性分析
-
[2] 《周易》与春秋生命哲学论纲
-
[3] 老子“天下母”论说的生命哲学发微——以《道德经》第五十二章为主体的解读
-
[4] 周易的生命哲学及其实践意蕴——《医易学》求索
-
[5] 道教生命哲学及其在日本的影响
其他推荐
-
图书 哲学探索.2023年.第1辑:总第6辑
作者:雷勇 吴书林
图书 哲学探索.2023年.第1辑:总第6辑
-
2
图书 中国儒学(第十二辑)
作者:王中江 李存山
图书 中国儒学(第十二辑)
-
3
图书 中外文论.2018年.第2期
作者:高建平 丁国旗
图书 中外文论.2018年.第2期
-
4
图书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九卷.第一期:2023年.夏季卷
作者:蒋运鹏
图书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九卷.第一期:2023年.夏季卷
-
5
图书 逻辑学动态与评论.第一卷.第一辑
作者:张建军
图书 逻辑学动态与评论.第一卷.第一辑
-
6
图书 哲学探索.2022年.第2辑:总第5辑
作者:雷勇
图书 哲学探索.2022年.第2辑:总第5辑
-
7
图书 理论与史学.第2辑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室
图书 理论与史学.第2辑
-
8
图书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2017年.第1期
作者:张江
图书 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2017年.第1期
-
9
图书 哲学探索.2021年.第1辑:总第2辑
作者:唐代兴
图书 哲学探索.2021年.第1辑:总第2辑
-
10
图书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第五辑
作者:陈玉梅 江凤艳 长春中医药大学
图书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第五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