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巴蜀儒学史概述
摘要:巴蜀儒学是中国儒学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中国儒学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色。先秦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孕育儒家文明。秦汉时期,巴蜀儒学一度比肩齐鲁。魏晋南北朝,巴蜀儒学持续发展,形成今古文并重的学术特色。隋唐五代,巴蜀儒学异军突起,呈现出一鸣惊人之势。两宋巴蜀作为经济奥区和文化高地,不论从学者与著述数量,还是全国学术地位与影响来看,都是巴蜀儒学史上的高峰。元明清时期,巴蜀社会动荡,但制度层面的儒学仍持续发展,儒学进一步渗透民间,且与多民族文化产生更为紧密的融合。清季民国,巴蜀儒学得以复兴,大放异彩。巴蜀儒学在思想上具有包容、开放的特性,经学研究以《易》《春秋》为重,形成注重思辨与考据相结合、经史并重的特色。
巴蜀儒学史主要是指儒学在巴蜀地区传播、践行与发展的历史。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今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时间跨度则从史前传说时代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巴蜀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很早就创造了灿烂的“巴蜀文化”,且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以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哺育出一批又一批杰出人物和文化精英,可谓易玄释老,无奇不有;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中华文化素以儒学为核心,巴蜀地区的儒学在先秦时期自孕育而萌芽,到汉武帝时便达到高峰,比肩齐鲁。此后儒学一直在巴蜀大地传承不坠,其间虽偶有低谷,但总体而言鲜有失色,各个时代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儒学人物,也产生了大批儒学文献。在儒学发展演进中,巴蜀儒学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儒学思想上具有包容、开放的特性;经学研究以《易》《春秋》学为重,注重思辨与考据结合,经史并重;儒学制度上以文翁石室、周公礼殿、蜀石经冠绝天下。
一 先秦:文明先导,儒学发萌
巴蜀僻处中国西南,先秦文化自成体系,辉煌灿烂,可与同时期的其他文化媲美。同时,先秦巴蜀文化也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孕育着儒家文明。
儒家经典中记载的“三皇五帝”曾与巴蜀先民发生过多种联系。“生于石纽”“兴于西羌”的大禹,曾得“《洪范》九畴”,用于平水土、画九州,儒家经典《尚书》《禹贡》《洪范》篇记载了这一事迹。传说大禹又是《连山》易的创始者。《山海经》佚文云:“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1]他继承“伏羲氏《河图》”,演绎为《连山》易。《连山》是“三易”(夏代《连山》、商代《归藏》、周代《周易》)之首,其中的“阴阳”观念奠定了《归藏》《周易》的哲学基础,为先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穷究天人关系开辟了一个新的途辙,也奠定了巴蜀儒学重《易》、具有强烈思辨精神的基调。大禹娶涂山之女,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载:“禹娶于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2]常璩认为涂山在江州,即今重庆。涂山氏因思念大禹,作“候人兮猗”,命婢女歌唱,《吕氏春秋》记载:“(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韦昭注“南音”为“南方国风之音”。[3]“候人兮猗”四字是信史记载的最早的乐歌。周公、召公据其格调整理而成《周南》《召南》,存于《诗经》。此外,大禹时形成的“先王”制度,为后世儒家所继承和称道。总之,儒家经典及儒家学说与活动在巴蜀的大禹有直接联系。虽然古史传说的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这些史影至少说明,巴蜀文化对儒学起源有重要影响。鉴于此,谢无量先生认为:“邃古之先,天下有学,盖由蜀。”又说:“蜀有学,先于中国。国人数千年崇戴为教宗者,唯儒唯道,其实皆蜀人所创,彬乎遐哉!”[4]
发祥于齐鲁大地、由孔子创立的儒学进入巴蜀的时间较晚。(一般以汉初文翁化蜀为标志)但先秦时期,巴蜀已有儒学传播的痕迹。兹举几例。
相关推荐
-
[1] “道学宗主”还是“汉唐旧注”?——从儒学史和易学史看周敦颐易学诠释的定位
-
[2] 试论巴蜀儒学的兼容性
-
[3] 试论巴蜀儒学的兼容性
-
[4] 司马相如与早期巴蜀儒学
-
[5] 从《大清畿辅先哲传》到《清儒学案》——徐世昌清学史著作编纂之演进
其他推荐
-
图书 儒藏论坛.第十四辑
作者:舒大刚
图书 儒藏论坛.第十四辑
-
2
图书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8辑
作者:周晓风 杨华丽 凌孟华
图书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8辑
-
3
图书 关学与理学.第一辑
作者:林乐昌
图书 关学与理学.第一辑
-
4
图书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2019
作者:任平 庄友刚 桑明旭
图书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2019
-
5
图书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2021
作者:任平 庄友刚 桑明旭
图书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2021
-
6
图书 中华文学史料.第四辑
作者:刘跃进 陈才智 孙少华
图书 中华文学史料.第四辑
-
7
图书 中国儒学.第三辑
作者:王中江 李存山
图书 中国儒学.第三辑
-
8
图书 中国儒学.第10辑
作者:王中江 李存山
图书 中国儒学.第10辑
-
9
图书 中国儒学.第9辑
作者:王中江 李存山
图书 中国儒学.第9辑
-
10
图书 中国儒学.第六辑
作者:王中江 李存山
图书 中国儒学.第六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