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相关性

¥1.3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04

字      数: 574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怀特海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相关性[1]

中国的宗教与哲学传统充满了当代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所急需的一些根本洞见。尽管它们在不同的时代获得了其最充分的发展,但科学并不是其文化生活和理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技术也没有得到高度的发展。它们不像西方哲学那样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也没有表达一种精制的历史意识。

这些传统在东方对许多人的内心生活和日常生活极为有用,而且近几十年来在西方受到了许多赏识。但除了在极为个人的领域以外,它们又有着更为模糊的效果。例如,它们更注重的是对政治权威的态度,发展的是一种集权权威而非民主精神;它们假定了一个传统社会,但并不直接回应现代社会的问题。简言之,撇开传统亚洲思想的巨大潜力,在日常生活和宗教的领域以外,它和当代各种问题的关联并没有得到恰当的阐明。

怀特海的思想在与科学和数学的密切关系中,并在现代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背景(context)中得到了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他得出了一种与传统的中国观念明显相关的实在观。他的过程思想通过与这些在数千年的传统中得以积累的智慧的结合,可能得到极大的丰富,它还可能起到一种扩展这些观念的应用、并把它们和我们时代的各种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作用。

西方哲学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枯竭。统治了欧洲人心灵两个世纪的康德传统尽管还有其意义,但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些关于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的背景。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倾向于虚无主义。大多数科学哲学家对那些力图想要弄清他们所面对的奇异现象的意义的科学家也没有提供多少帮助,一些哲学家,如R.罗蒂(Richard Rorty),已经宣布了这种哲学传统的终结。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美]JohnB.科布,[美]JohnB.科布.怀特海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相关性1150544[C]//曲跃厚.过程哲学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