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黑格尔 后马克思主义的隐形逻辑

¥1.3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3-04

字      数: 1070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回到黑格尔:后马克思主义的隐形逻辑

“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虽然是由迈克尔·波兰尼最早提出的,但其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主张,并逐渐演变形成一种理论思潮却肇始于拉克劳和墨菲。然而就其所界定的后马克思主义而言,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矛盾:一方面,他们认定“已经不再可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主体性和阶级概念,也不再可能维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看法,也就更不可能再抱有关于共产主义是没有对抗性的透明社会的观念”[1]。另一方面,拉克劳与墨菲却又强调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之内予以建构才是可能的。所以这一思想规划“是后—马克思主义的(post-Marxist),那么,显然它也是后—马克思主义的(post-Marxist)”。[2]这一理论的内在矛盾或者可以看作是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一种内在张力,显现了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独特阐发。

然而,在我看来,如果不是借助于对黑格尔思想的创造性解读,那么这种独特的阐发是无法实现的。这不仅是因为那些可被归入后马克思主义的诸位思想家或多或少都在借助于对黑格尔文本的直接阐发来展现其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同时更因为他们在本质上都追随着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式的概念逻辑。因此,如果因为其思想的表述中充斥着后现代色彩的话语方式,而忽视了其固有的黑格尔的隐形逻辑,那么对于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本质的理解必将产生偏差。由此,本文将从拉克劳与墨菲以及齐泽克等人的思想入手,展现后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向黑格尔的回归,进而展现后马克思主义逻辑展开的基本方式。

一 延迟的否定

作为一种思潮的后马克思主义以抛弃生产、阶级与革命等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术语为切入点,以批判必然性与普遍性、彰显偶然性与特殊性为旨归。尽管他们批判以必然性的强制力量来完成一种理论建构,但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理论建构本身。作为后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阿尔都塞在抽掉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存在的同时,建构了一个多元决定的结构化的马克思主义;阿多诺在通过对否定的强调来打破概念把握客观世界的完全性的同时,继承了本雅明的星丛概念以构建一种认识论的乌托邦;拉克劳与墨菲等人则在去除了无产阶级作为革命力量的必然性与先验性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一个“霸权”(Hegemony)的观念,以整合多元化的各种社会力量。尽管这种霸权因不愿沾染本质主义的色彩而被界定为一种空洞的所指,但其作为一种整合特殊性的普遍性趋向却是无法去除的,否则拉克劳与墨菲的理论不过就是诸多后现代理论在政治哲学中的一种简单推演而已。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夏莹.回到黑格尔:后马克思主义的隐形逻辑[C]//谢地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第2辑·201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