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为何与如何面对空间化问题?

¥0.8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3-04

字      数: 667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历史唯物主义为何与如何面对空间化问题?

一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问题研究现状

当今人类正步入以航天、核能、计算机、电信等技术为引擎的全球化时代,社会生活呈现出高度共时性、互动化、网络化、流动化特征。由此,“空间”问题渐次成为自然科学、建筑工程学、地理学、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作为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不能忽视这一重大的空间化转向问题。本文认为,空间化问题既是传统哲学研究所忽略的、因而应当重视的领域,也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当代意义的独特视角。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对该问题已有广泛研究。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左派理论家都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空间化解释,并提出相应替代方案。主要代表有: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与空间辩证法理论;哈维的弹性资本积累与希望空间理论;索亚的第三空间与后现代地理学理论;詹姆逊的空间图绘理论;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阿锐基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以及奈格里与哈特的帝国理论、布伦纳的新国家空间理论,等等。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已从物质生产走向空间生产;当代资本主义空间化发展表现为全球性金融重组与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重组的地理景观;这种空间领域的扩张是资本主义得以克服危机、垂而不死的关键。因此,只有赋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以空间化视角,才能理解当今世界最新现实。应当说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问题研究作出可贵尝试,但其成果常有矫枉过正之嫌,易盲从后现代理论而放弃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

国内学界也对该问题作出了大量研究,聚焦于三个议题: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时空理论,共同认为马克思哲学所说的“时空”即社会时空,它们是基于人类实践尤其是生产劳动过程而形成的;但有学者认为时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积极形式,而空间则表征着人类生存的保守消极特征[1]。二是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探讨全球化问题,认为今天人类正处在资本的全球化空间化发展时代[2]。三是从空间视角探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积累方式问题,有学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要是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资本积累是通过地理空间上的不平衡发展实现的。应当说国内学者对该课题的讨论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相关研究比较零散,常局限于特定专业和个别问题之中,缺乏自觉而整体地探讨;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空间理论发展史总体回顾反思不够;三是相关研究多停留在对国外思潮的引进及评述上,缺乏理论自主性。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怀玉.历史唯物主义为何与如何面对空间化问题?[C]//谢地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第2辑·201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