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право”法律概念的翻译——以中俄比较法律文化的视角研究

¥0.9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14-12

字      数: 549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право”法律概念的翻译——以中俄比较法律文化的视角研究

摘要:本文从中俄比较法律文化的视角,研究“право”法律概念的基本意义与扩展含义,剖析中俄法律概念差异与暗合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因素,进而阐释“право”法律概念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

关键词:право法律概念;法律文化

“право”是法律俄语中出现频率最高、最为重要的概念,它意义广泛、涵盖面宽,使用复杂。中国的“法”概念与“право”概念具有截然不同的法律意义,表达不同的中俄法律文化价值观。

一“право”概念分析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现代俄汉双解词典》中,“право”的基础释义是:совокупностьустанавливаемых и охраняем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норм и правил,регулирующих отношения людей в обществе,а также наука,изучающая этих норм。(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行的用于调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规范体系,及其研究这些准则的学科体系。)在俄罗斯新版《大百科词典》中 “право”的解释是:в более широком смысле охватывает также правовые отношения и основные права гражданина,закрепляемые,гарантируемые и охраняемы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м;в узком значении-система общеобязательных социальных норм,установленных или са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н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ом。(广义指国家确定和保障的法律关系和公民基本权利;狭义指普遍遵守的国家制定和颁行的社会准则。)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琳.“право”法律概念的翻译——以中俄比较法律文化的视角研究[M]//张京鱼.跨语言文化研究.第8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