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 反映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特点

¥0.6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5-10

字      数: 530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珍贵:反映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特点

那么,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有九百多项,在座各位肯定有人也到过不少地方,我自己也去过很多地方,但是统计一下,离全部到达还差多了。有些遗产一般人是到不了的,还有即使到了那里,也未必能看到它最合适的景观。比方说到埃及看阿布辛贝神庙,神庙里有个奇特的景观,每年有两次太阳可以通过一道道门,最后照到里面的黑暗神像。总不可能正好赶在那两天去,如果去了没有太阳,也看不到。所以我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了解,不要指望什么东西都靠自己去看,一般人做不到。最近有个华人摄影家,已经跑了很多地方,准备编一本他拍的摄影集叫《世界文化遗产》,要我帮他一起编。我说,你既然编了做了就要尽可能全,这才有意义。要全的话就不能靠一个人,可以找人合作,也可以买人家的知识产权。这样大家拿到这本摄影集,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全部的遗产,或者某一国家全部的遗产。正因为这样,我下面给大家看几个实例,是我到过的,而且是一般人还没有机会去的。我们看看,到底这些遗产珍贵在什么地方!

首先是博尔戈尔山及纳巴塔地区。2003年,中央电视台邀请我去拍一部纪录片——《走进非洲》,我才有机会到那里的。这个地区位于苏丹的北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去的时候,它还没有被列为遗产,是回来之后那一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进去的。大家看,它为什么会被列为遗产。它的位置在沙漠里,我们从埃及坐轮船,从阿斯旺高坝上的纳塞湖水库一直走,走过水上尼罗河,看见阿布辛贝神庙,再往上一直走到苏丹,穿过边界,尼罗河的航运到这里停了,我们就上岸,离开小镇到沙漠里了。整个遗产都散布在撒哈拉沙漠里,如果当时这里就是沙漠也不会造在这里,证明这些沙漠在扩大,气候在变得干燥。这里的石柱,时间已经很久,虽然不是所有的都有精确的记录,但是我们看到的这些遗迹、这些建筑、这些雕刻,最早的都已经四千多年,比我们商朝还要早,一般的也在两三千年,和我们周朝差不多。这地方到处是文物,每个石柱都有一段历史。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宫昌俊.聆听智慧的声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