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地判断公有经济主体地位的探讨

¥2.0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3-01

字      数: 1379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关于科学地判断公有经济主体地位的探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的。原文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增加到总纲第六条的内容之中。可见确立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关系全局而又意义深远的一件大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按照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众所周知,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除保留少量个体经济外,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已不复存在,公有制经济覆盖了整个国民经济。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必然要为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必要的条件。由此而带来的公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非公经济比重上升,是必然的。不过这一升一降在客观上存在一个限度,就是不应危及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但是从20世纪末至今,虽然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但却出现了公有经济的比重下降过快过大,非公有经济的比重上升过快过多的情况。有资料表明,目前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下降到1/3左右。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否还存在已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学者的高度关注。近几年,围绕这个问题我国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早在2005年,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卫兴华就发表了《警惕“公有制为主体”流于空谈》的文章。文中说:“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但必须以坚持和发展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为前提。如果单方面地积极发展私营、外资和个体等私有制经济,忽视甚至不断侵蚀、削弱、瓦解公有制经济,必然会导致‘公有制为主体’成为一句空话,私有制将取代公有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将不复存在,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也就被釜底抽薪了。”[1]2011年,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刘国光著文指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公有制为主体也是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首先要巩固公有制为主体这个前提和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现在有不少人对公有制是否还是主体有疑虑,主要是对公有制所占的比重即量的方面有疑虑。目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我们党一贯强调,公有制比重的减少也是有限制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解除人们疑虑的办法之一,就是用统计数字来说明,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信心。”[2]中国人民大学马芳对近几年围绕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否存在的讨论中各种不同观点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3]归纳为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受到侵害。文中引用了李成瑞等九位学者的论著。他们从不同侧面论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严重削弱,降到了临界点,甚至已丧失了主体地位。第二种观点认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依然巩固。文中引用了顾钰民等十三位学者的论著,他们从不同侧面论证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主体地位并未动摇。第三种观点认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仍然存在但已开始动摇。文中引用了周新城等四位学者的论著,他们提出随着非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公有经济已面临失去主体地位的潜在危险。第四种观点认为,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还有待研究。文中概括地引用了刘国光、张宇两位学者的见解,他们指出,学术界对公有经济主体地位的分析,大都基于非官方统计数字。由于国家统计部门没有提供关于所有制结构的全面、准确的数据,所以对公有经济是否仍居于主体地位,目前难于做出准确的判断。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项启源.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