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农业实行了哪些改革

¥1.1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3-08

字      数: 736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俄罗斯对农业实行了哪些改革

农业一直是苏联经济的一个薄弱部门。斯大林执政时期大规模的饥荒就发生两次,一次是30年代初集体化时期,一次是“二战”后。每次饥荒饿死的人数以百万计。1950年苏联谷物总产量为6480万吨,1913年沙俄时期为7250万吨,同期,肉类分别为490万吨与500万吨,人均谷物为447公斤与540公斤,畜产品为27公斤与31公斤。到斯大林逝世的1953年牛、马、绵羊的头数仍未达到集体化前的水平,粮食产量甚至还低于1913年的水平。[1]

赫鲁晓夫一上台之所以首先抓农业,是因为斯大林逝世时苏联农业处于严重落后状态,苏联尚未解决粮食问题。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农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农业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勃列日涅夫一上台,亦不得不首先推行加强农业的政策。但同样出现经常性的农业歉收。1979—1982年出现连续4年歉收。1973年苏联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这一年净进口1904万吨。后来,粮食进口上了瘾,就像吸毒者染上了海洛因的瘾一样,[2]震惊了世界市场,引起了各国愤怒。1985年进口粮食4420万吨,1989年为3700万吨。[3]长期以来,苏联农业劳动生产率只及美国的20%—25%。

苏联时期一直改变不了农业的落后状态,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如由于为了实现超高速的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一直实行对农民剥夺的政策。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苏联在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指导下,把解决农业问题的着力点放在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停顿地改变与折腾生产关系上。斯大林时期搞农业全盘集体化是明显的例子。这对农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在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还继续实行合并农庄与把农庄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政策。这些做法完全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讲过:“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的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4]与此同时,不顾农业生产的特点,也不顾集体农庄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在经营管理上也全面推行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一样的指令性计划那一套做法。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陆南泉.论苏联、俄罗斯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