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

¥1.5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3-01

字      数: 1052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同时又是一位发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终生抱持的三民主义之中。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已有很多论述,但大多是静态地考察其内容与意义。本文拟从动态上考察孙中山之民族主义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演变的历史轨迹。

据我个人的观察,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曾经历过不同的发展形态。最初级的是以“排异”为主导,即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切以本民族为依归,对其他民族采取排斥主义。进一步,以民族权利为主导,即以建立近代民族国家为目标的民族主义。最后,是以建立各民族平等的世界新秩序为主旨的民族主义,这是历史上最高形态的民族主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可以说基本上经历了所有这三种形态。本文即考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具体的内外历史条件下,在其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是如何演变的。

孙中山的革命生涯是从成立兴中会,发动反满的武装起义开始的。1894年冬,他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并筹得一部分捐款,在他携款并带领一部分兴中会成员回国的途中,在船上,他向随行的人员做宣传鼓动说:“杀满洲佬,复明之江山。”这同当时会党的反满意识是一致的。会党是由明末清初反满运动和反满思想在下层社会沉积的结果,他们的思想基本上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反清复明的思想基础是把入关主政的满人视为“异种”,不认他们是中国人,是“逆胡”,是“鞑虏”,必驱除而后可。所以,兴中会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从1894-1895年创立兴中会,策动广州起义,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都一直是抱持这种反满的民族主义。我们说这种反满的民族主义是属于最初级的民族主义。它的基本观念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一时期里,革命党人的言论、著作,凡讲到革命的问题,皆以满人非中国人为中心论点。如章太炎之《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绝大部分篇幅都在力辩满人非中国人,满人入中夏,未曾同化于汉人,而是“凌制汉人”。章太炎说:“夫满洲种族,是曰东胡……言语政教,饮食居处,一切自异于域内,犹得谓之同种也邪?”[1]又说:“吾以为今人虽不尽以逐满为职志,或有其志而不敢讼言于畴人,然其轻视鞑靼,以为异种贱族者,此其种性,根于二百年之遗传,是固至今未去者也。”[2]又如邹容之《革命军》,也是以大部分篇幅谈论反满,满纸满篇的“贼满人”如何如何,“贼满人”如何如何,所以被孙中山称之为“反满最激烈之作”。邹容在谈“革命之原因”时,开头就说:“中国最不平伤心惨目之事,莫过于戴狼子野心,游牧贱族贼满洲人而为君。”[3]又说:“贼满人为我同胞之公敌,为我同胞之公仇,……吾今于同胞约曰‘张九世复仇之义,作十年血战之期,磨吾刃,建吾旗,各出其九死一生之魄力,以驱逐凌辱我之贼满人,压制我之贼满人,屠杀我之贼满人,奸淫我之贼满人’。”[4]章、邹两位是同盟会成立前革命党中最重要的宣传家,可以代表革命党人一般思想状态。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耿云志.近代思想文化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