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现代化的政治心理维度

¥1.2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6-12

字      数: 541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农民现代化的政治心理维度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相信,社会/政治心理层面的东西虽然难以衡量、不好把握,但却是观察政治运作、理解政治发展的最佳视角。刘伟先生的新著——《普通人话语中的政治:转型中国的农民政治心理透视》,即是这样一部试图从政治心理的角度来透视当代中国现代化基本状况的作品。该书以“农民”群体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全景呈现农民的政治心理状况,来理解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及影响,进而剖析中国农村未来政治发展的走向。刘伟先生的著作积极吸收了现有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相关经验,从政治学的理论关怀和视角出发,采用深度访谈法和语言(话语)分析法,为我们最大可能地呈现了农民丰富的内心世界。该著结构严谨,语言表述韵味十足,是近年来政治心理学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优秀作品。

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年)在其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中,有一段关于美国民主何以良好运转的总结经常为后人所引用,“我已经说过,美国之能维护民主制度,应归功于地理环境、法制和民情……毫无疑问,这三个原因都对调整和指导美国的民主制度有所贡献。但是,应当按贡献对它们分级。依我看,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在这里,托克维尔表达了对涉及价值观念、政治态度、思想情感等深层次内容——“民情”的突出重视。同样地,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D.Putnam,1941年—)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中对南北意大利因社会资本等文化心理要素不同而导致的民主制度绩效差异的研究,也是令无数人唏嘘不已。到今天,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研究者相信,社会/政治心理层面的东西虽然难以衡量、不好把握,但却是观察政治运作、理解政治发展的最佳视角。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曹龙虎.农民现代化的政治心理维度[C]//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16年卷(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