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及价值意义

¥0.4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07

字      数: 143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 创新点及价值意义

本书是对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反思性研究,欲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推陈出新,努力在以下几点进行工作。

1.对后殖民翻译研究关键词的全面批评性反思,对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普适性提出质疑。后殖民表征观的核心问题不在于能否客观再现,即表征的非客观性,而在于它故意对另类表征观的忽略和遮蔽,故意只强调帝国之眼和恶意误现。纠正后殖民表征危机的途径就在于摆脱对权力的恶意操纵,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以谦虚、尊重、包容、平等的心态善待他者,以他者为上,努力做到近真。后殖民翻译历史转向突出的丑化东方的翻译虽然在西方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应将其扩大为整个西方翻译史。我们不能将殖民史扩大为东西方交流史,不能把殖民史与反殖民史当成东西方关系史的全部,还有很多另类交流的史实,而翻译在其间同样起到了“共谋”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多维的、比较真实的文化交流的过程。归化翻译不一定会导致民族中心主义,只有当归化翻译是在单一而又偏狭的文化认同的支配下进行的时候,才会走向民族中心主义。所以,后殖民翻译理论,尤其是韦努蒂,将归化翻译策略斥为民族中心主义是不准确的。归化异化都只是“翻译的叛逆”的具体表现,都只是译者依据自己所处的客观的文化语境,对原作作出的不同处理方式。至于这些翻译方式产生的是民族中心主义的效果,抑或是抵抗民族中心主义的效果,则由现实文化语境中的原作所属的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后学译论推崇的消除权力差异、实现文化平等交流,与其权力差异的立论基础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权力转向论看来,两种文化之间的翻译,强势文化必然会对弱势文化进行殖民征服,这就是后殖民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所在,只是太过绝对化。在罗马帝国与古希腊文化、阿拉伯帝国与其征服地区的文化、中世纪的西欧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辽夏金元清的统治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翻译中,前者虽有推行殖民化的主观愿望和具体实践,但从最终结果看,都不成功。这样的低势文化与高势文化之间的翻译是后殖民翻译理论无法涵盖的。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富.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