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势差论下的后殖民翻译再定义

¥0.9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07

字      数: 352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四 语言势差论下的后殖民翻译再定义

上述翻译案例中,低势文化主动翻译高势文化导致高势能流向低势进而被同化的原因在于文化势能使然;而低势文化主动翻译高势文化之后也可能会变为高势。翻译实践证明,在翻译过程中,低势文化通过翻译变强和变弱的例子都有,高势文化因为翻译而保强、因不翻译而变弱的例子也有。高权力势能有可能促进也有可能阻碍文化势能的提升,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权力。经过比较发现,罗马被希腊化后,以拉丁语承载希腊文化,拉丁语因翻译古希腊文化由弱势变强势,主导整个欧洲,直到18世纪。而满族语却因翻译汉文化由低势霸权被严重地同化融合。古罗马对古希腊的态度与日耳曼对古罗马的态度截然相反,拉丁语和日耳曼语的发展态势由此也截然相反,翻译与不翻译竟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差距。低势语言不翻译只有落后,而进行翻译则要防止被同化。因此,对低势语言文化翻译高势语言文化的历史经验教训要有辩证的态度。从上述来看,一方面,翻译有助于高文化势能流入低势能文化,促进低势文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翻译使低势文化在与高势文化交流中逐渐被边缘化,又不利于低势文化的生存。低势文化可以利用翻译积极的一面来缩短文化势差,促进自身的文化发展,提高自己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这是语言势差论留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富.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