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努蒂归化异化论质疑

¥1.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07

字      数: 574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 韦努蒂归化异化论质疑

韦努蒂归化异化论反映了一些后殖民主义学者的观点,导致译学界出现“扬异化,贬归化”倾向。但是,后殖民翻译理论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并非所有后殖民翻译学者都赞同异化策略,比如巴西的“食人主义”翻译理论就主张归化策略。皮姆认为,目前翻译通常都是归化的,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相对权力无关。[1]皮姆对韦努蒂的数据表示异议,认为韦努蒂有目的地误读数据,以得出“受操控的”研究结论。尽管英美出版的翻译书籍所占比重很低,但其代表的书籍的数量却很大,远远超过译为法文和意大利文的出版物数量,英语读者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翻译文本。韦努蒂担心翻译中的贸易失衡,但从未告诉我们翻译贸易绝对平衡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韦努蒂对“抵抗式”译者的笼统号召作为“对知识分子的把戏”被社会重重围困,而在学术小圈子之外实际上引不起任何变化。[2]根茨勒和蒂莫志科指出,翻译策略的转换在翻译史上也是常见的事,没有单独的哪个翻译策略能与压迫或抵抗的实施相联系。没有单独的哪个翻译策略是权力的策略。[3]美国的后殖民翻译学者鲁滨逊对异化策略也提出质疑,认为在韦努蒂的理论及其论证过程存在严重冲突:他一方面拒绝流畅以抵抗翻译研究中的霸权话语规范,另一方面又以流畅的文笔毫不抵抗学术写作中的话语霸权。韦努蒂的异化论是一种文化精英主义,他是一位十足的主流理论家,无法真正庆祝“边缘”。[4]论者认为异化翻译不一定更有益:“似乎不可能化约地假定所有的归化翻译对所有的读者只有负面作用,而所有的异化翻译对所有读者只有正面作用。”“难道用同化的方式进行翻译就会使殖民化的意识形态作品永垂不朽了吗?当然不是。”他又针对韦努蒂只片面地盯着英美翻译规范不放的局限指出:当异化论派攻击同化翻译时,它们实际上是在谈论霸权文化对受制文化的翻译。如果是受制文化用同化方法翻译殖民文化的文本,则应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反应。[5]鲁滨逊同时提出了四点批评:第一,异化与归化翻译对目标语的影响是否像其宣称的那样迥异;第二,其一类型的翻译(如果此类幼稚的划分可行的话)的影响像其假设的那样铁板一块吗;第三,异化翻译并非一定是精英的;第四,在同化、异化区分中的源语、目标语的稳定分离是否站不住脚。[6]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富.后殖民翻译研究反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